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智慧出,有大伪”,世人通常的理解是:“智慧出现了,就有了阴险狡诈之事”。但是人人明白,有智慧是聪明的象征,谁都喜欢听别人说自己有智慧、聪明,不愿意听到别人说自己笨、木讷,那为什么又和阴险狡诈放在一块了呢?着实让人想不明白。昨天笔者看了几个历史故事,心有体会,想和大家...
《心经》说:“无智亦无得”,与老子“智慧出,有大伪”意义相同。 佛教把大智慧称为般若智慧,不同于世俗智慧。世俗智慧能够战胜他人,不能战胜自我,不能超越生死。只有般若智慧才能战胜自我,超越生死。 很多学人一看到“智慧出,有大伪”,心头一惊,就把此句删掉。《楚简“老子”》就是如此,误导后学,甚为惋惜。这...
我们通过学习老子智慧,心里明亮了,看问题、看事物清楚了,并知道了一些本质意义。甚至可以一眼就能看出什么是智慧出,以及“出”的危害了。这就是我们学习老子智慧带给我们收获。现实中,可以说很少有人能懂得这个道理,因而才造成了很多危害,如违背自然,如环境污染,如无节制的索取等等,这都是老子智慧出的结果。...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这句话意思是,大道被抛弃了,才彰显出仁义。智巧出现了,才会产生虚伪狡诈。在我看来,人人所向往的仁义的出现,恰恰是因为大道荒废了,那些巧诈、奸伪的出现,恰恰是因为人们恃以提防、辨别他们的智慧。在“大道”盛行之时,像“仁义”这些东西自然地存在于人们的行为当中,人们不...
从“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解读老子的思想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这一句出自《道德经》的道经部分。在这一章里,全篇共26个字:“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一章里的26个字,前后共分成了四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一组相互对立的矛盾...
《智慧的谬误》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这段话一般解释为:大道被废弃了,才有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人类智慧出现带来的问题,比这种解释所说的情况严重多了。智慧的副作用岂止是伪诈,智慧的最大危害是对事物的曲解和误解。当生物不用智的时候,左右行为的是...
《道德经》“智慧出,有大伪”“大道废,有仁义”《道德经》第十八章曰:“智慧出,有大伪。”我理解的意思是,每当新智慧出现,就需要大量的证实与证伪工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智慧只有经得起质疑、追问、批判,经得起人民生活、社会实践、历史进程的反复检验,才能成为举世公认、颠扑不破的真理,从而转化...
道德经·第十八章 【正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案 【说法一】 社会的公正被废弃了,才有所谓“仁义”存在;出现了聪明智慧,才产生严重的虚伪 【说法二】 有失必有得也是自然界的对立法则:废弃了自然法则的研究,就会有仁义的产生;一旦弘扬了人类的智能,虚伪狡诈也会随之产生。 相关...
仁义道德、智慧谋略、孝子慈父、忠勇良臣,是国家的内在,是社会的需要的栋梁之才,是价值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