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
十务【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注:狃[niǔ]习惯,拘泥。(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A.今...
(1)句意:才与德不同,然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它,一概而论为贤明,这就是世人看错人的原因。“才与德异”是主谓结构,意思是才与德不同,“异”后应断开,因此选E;“莫之能辨”是主谓宾结构,且为宾语前置句,“莫能辨之”的倒装,应在“辨”后断开,故选L;“通谓之贤”
司马光认为智伯灭亡主要是因为才胜德,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祸,德是立人之本,德立得住,根本还在,才能德才兼备,扶摇而上,否则,有才无德不能配位,今日扶摇,明日大祸。司马光通过智伯此事引申出了选人用人方法和先后,但世间万物都是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的,一个人的才和德也是在互相转化的,特别是德,...
智伯①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②之竹,天下之劲也;然
智伯之亡①[北宋]司马光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
句意才与德不同然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它一概而论为贤明这就是世人看错人的原因才与德异是主谓结构意思是才与德不同异后应断开因此选莫之能辨是主谓宾结构且为宾语前置句莫能辨之的倒装应在辨后断开故选通谓之贤意思是一概而论为贤明句意完整此其所以失人也是判断句以此也为标
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出处是:《资治通鉴·周纪一》。一、释义 臣司马光认为:智伯的灭亡,在于他的才胜过了德。二、赏析 智伯为什么死,是因为才能胜过了品德,才与德是不同的,世间俗人不能分辨,聪明,明察,坚强,刚毅是才,正直,坦荡,公正,平和是德,才能是品德的资本,品德是才能的首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