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于景就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又可叫作“移情入景”。这样的诗篇,通篇字面上看是写景,实则写情。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 借景抒情(先景后情或有景有情);以景结情(先情后景);融情于景(情含景...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首、颔二联中“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也是以景喻情,诗句极其精炼的概述自己困苦多厄的一生:由明经而入仕,因“勤王”而孤军奋战,结果独木难支,南宋江山被元军蹂躏得支离破碎,宛如风中的柳絮;自己辗转各地,妻儿被俘,身世凄凉,恰似雨打的浮萍。从而深刻表达了为...
这两句点明了告别的地点和季节,以乐景衬哀情,更加动人。 如果单看前两句,那景自然是美的,可是,结合全诗来看,这是一首伤别诗,“别”“孤”和“寂寥”将诗人要表达的离愁与孤苦直接呈现出来,由此可知,前两句对洛阳春色的描绘就...
二、依据情与景的先后关系,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可以分为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 1、触景生情:或称缘事生情,就是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境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某种感情,将其表达出来。一般先写景,而后转抒情。触景生情不是“景”加“情”,而是“景”生...
古代诗歌中情、景之间的关系有: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5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二、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景与情有以下4种关系: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
·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以景结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状物只是手段,传情言志,即:传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才是宗旨。面对同样的景物,作者人生经验不同,其传达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也就大相径庭了。1.·触景生情·(景在情先·先有景,后有情)《...
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来看,有五种关系:1. 触景生情:如杜甫的《登高》,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引发诗人内心的感慨。2. 借景抒情: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命力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感慨。3. 因情造景:如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将诗人的情感融入景象之中。4. 寓情于景:如杜甫...
①情和景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也是心与物的关系 情属于主观范畴,景是客观范畴。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意境中写景是为了抒情,是化景物为情思,也是化情思为景物。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的结晶。 ②在意境的形成中,景是基础,但起主导作用...
第一种情与景的关系:情景交融。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含蓄地蕴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而不是表白抒发出来。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请看杜甫的《春夜喜雨》: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