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永遇乐·寄孙巨源》词首写道:“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此乃苏东坡同年再次来到海州,知州陈汝奭设宴于景疏楼上。 《寄孙巨源》诗中写道:“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
“景疏楼上唤蛾眉”出自宋代苏轼的《送赵寺丞寄陈海州》。“景疏楼上唤蛾眉”全诗 《送赵寺丞寄陈海州》宋代 苏轼 景疏楼上唤蛾眉,君到应先诵此诗。若见孟公投辖饮,莫忘冲雪送君时。作者简介(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
“景疏楼上”出自宋代苏轼的《永遇乐》。“景疏楼上”全诗 《永遇乐》宋代 苏轼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
百度试题 题目苏轼《永遇乐.长忆别时》:“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此“景疏楼”为叶祖洽仰慕西汉两位疏姓名人所建,两位疏姓名人是谁?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两位疏姓名人是疏广、疏受。反馈 收藏
永遇乐① 【宋】苏轼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今朝有客,来从濉②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③,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注】①...
欢迎收听由主播涉远鸿鹄为您带来的“唐诗宋词咏连云港之《永遇乐•景疏楼》”精彩有声内容,该音频时长8分29秒,已被收听54次。为您推荐更多相关的音频“唐诗宋词咏连云港之《次韵孙职方苍梧山》”、“唐诗宋词咏连云港之《东海郁林观碑铭》”,下载喜马拉雅APP,收听更多
小引: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 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长忆别时, 景疏楼上, 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 留连不住, 月随人千里。 别来三度, 孤光又满, 冷落共谁同醉? 卷珠帘、 凄然顾影, 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
永遇乐苏轼〔宋代〕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今朝有客,来从濉...
(2)“月”在本词中多次出现,“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写的是自然之月,展现出的是具体的意象,呈现出别样的内心感受,这里情景交融,将美丽的情景,如“明月如水”融入到离别的愁绪之中,增添一种凄清的氛围;“月随人千里”中“月”形象写出了对二人离去的追随,内心是不舍之情。“...
【注】①此词原序交代:苏轼是在与人相聚景疏楼(大约位于江苏)时,写了这首词寄给远方的朋友孙巨源。孙巨源离开海州时,曾“坐别于景疏楼上”。②濉:水名。③淮:淮河。④西垣: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时孙巨源在此办公。“月”在本词中多次出现,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月”的意象在本词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