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普米语,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北方言之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市的宁蒗县、玉龙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是主要聚居地。其余分布在云县、凤庆、中甸以及四川省的...
普米族的服饰,由于受所在地其他民族的影响,各地略有不同,但基本特征是相同的。背景介绍 普米族现有人口42861人(2010年)。除云南外,还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分布。普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高原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少数分布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迪庆藏族...
普米一词是普米语音译,本意为"白人",是民族自称。各地普米族还有不同的自称,如兰坪、丽江、永胜的普米族自称"普英米";宁蒗的普米族自称"普日米"或"培米","米"在普米语中的意思是人,"培"、"普英"、"普日"等是一音之转,都是"白"的意思,所以,普米的...
普米族含义解释 普米族 [ pǔ mǐ zú ]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西蕃、巴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兰坪、丽江、宁蒗、维西、永胜等地。人口24,000多人。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什么是普米族引证解释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 西蕃、巴苴。主要分布在 云南省 兰坪、丽江、宁蒗、维西、永胜 等地。
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42,861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是云南7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普米族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北高原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 概述 普米族体育 普米族 普米族名胜古迹 普米族语言文字饮食...
“丁”是指土地,“巴”是指普米土地上的宗教。“丁巴教“信仰的最高神是“巴丁剌木”,意为“普米土地上的母虎神”,她是“白额虎”的化身,是普米族崇拜的母系氏族的始祖。“巴丁剌木女神”是一尊天然的石像,位于木里县屋角区刺孜山腰的岩洞里。普米人认为她是万能的女神,人们成群结队的去朝拜她,...
普米族亲属称谓中的直系亲属部分,与汉族、白族的称谓完全相同。不同的是旁系亲属和姑表亲的称谓区分不太够明显。如旁系亲属中伯祖父与叔祖父、伯祖母与叔祖母、姊与嫂同称,姑姨表亲中姑父与伯父、姨夫与叔父、姨姑表兄弟姐妹同称等。这些称谓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普米族历史上,曾经盛行过氏族内婚和姨姑表优先婚...
普米族 普米族現有人口2.96萬人,雲南有2.93萬人,普米族是雲南特有民族,90%居住在滇西的蘭坪、寧蒗、麗江、維西、永勝各縣。少數分佈於四川鹽源、木裏等地。普米族多居住在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普米族原是西北青藏高原的游牧部落氐羌人的支系,公元八世紀左右,逐漸南移至川、康一帶,公元十三世紀中葉,由...
普米族 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普米语,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北方言之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市的宁蒗县、玉龙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是主要聚居地。其余分布在云县、凤庆、中甸以及四川省的木里、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