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圩简介 普济圩农场于1950年2月建场,当时隶属于皖北农林处,1950年更名为国营普济圩农场,1953年隶属于省公安厅省劳改总队,1958年8月下放枞阳县,1960年9月至1970年6月,再隶属于省公安厅管理(1967年农场改名为“建新农场”),1970年6月省革委会决定,普济圩农场等11个劳改单位移交给安徽省生产建设兵团。1975年6...
普济圩农场位于东经117°43′,北纬31°55′,土地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71.6公顷,总人口5551人(2010年),职工2901人,地跨枞阳、无为两县,与铜陵市隔江相望,隶属于省农垦事业管理局。农场场部有25 个科室,内设法庭、检察组;下属5 个农业场(副县级)、19 个工副业企业(其中1 个副县级)。有...
有一段时间归公安系统管辖,先后以普济圩劳改总队、普济圩劳改农场的面目出现。后来才改为国营普济圩农场,到今天已是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了。既然先有劳改总队,后又称为劳改农场,自然应该有监狱。我是周潭镇人,普济农场有监狱,我在小时候就听说过,年高辈长的老队长常对那些惹事生非...
普济圩农场位于铜陵市对江,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1万人。7月29日,普济圩农场划转仪式隆重举行,由过去安庆市枞阳县管辖转归铜陵市管辖。普济圩农场农场移交铜陵市2012年7月25日,安徽省政府决定普济圩农场移交铜陵市,全场近万名职工家属,知道这个消息后,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个个笑逐颜开。鞭炮声震耳欲聋。欢呼安徽省委...
普济圩农场街道,原称普济圩农场,中国行政村名,位于安徽省的长江北岸,西靠沙湖,地跨枞阳、无为两县,与铜陵市隔江相望。位置规模 普济圩农场,1950 年2 月建立。该场位于长江北岸,西靠沙湖,地跨枞阳、无为两县,与铜陵市隔江相望。农场的北埂有轮渡码头,与铜陵横港之间有载客轮渡,是铜陵到枞阳、桐城、...
普农集团由普济圩农场改制而成。普济圩农场是解放后安徽省兴办的第一个国营农场。农场前身为普济垦殖社,1946年10月,由时任安徽省都督的柏文蔚先生(辛亥革命四杰、民国元勋)、安徽省教育厅长汪少伦等人倡议成立,柏文蔚担任总经理,社址设在桐城东乡青山龙王嘴(现公司驻地)。1950年2月,经皖北行署批准组建普济圩农场,归华...
普济圩农场位于东经117°43′,北纬31°55′,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71.6公顷,总人口1.007万人,职工2901人。地跨枞阳、无为两县,与铜陵市隔江相望,现隶属于省农垦事业管理局。农场下属4个农业分场,19个二、三产企业,8个科室,内设法庭、检察组,1所中学,6所小学,1所职工医院。以...
普济圩农场始建于1950年,位于长江北岸,跨枞阳、无为两县,与铜陵市隔江相望。农场交通便利,设有轮渡码头,与铜陵横港间有定期渡船,是通往枞阳、桐城、庐江、舒城等地的西大门。场内有55公里砂石公路,通达各分场和生产队。农场总面积20.4万亩,包括7.1万亩耕地、86亩林地、3.4万亩水面(其中...
走出怀旧氛围,放眼今日普济圩,我注意到“普农人”近些年来确乎致力着力办了不少“强身裕民”的实事:铜(陵)无(为)公路结束了没有省道的历史;“科普02”粳稻品种的研制成功,结束了没有知识产权的历史;大米色选机(日产)的上马,结束了没有“绿色食品”的历史;场办自来水厂的建成,结束了江边人喝不上长江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