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书的意思 晒书含义解释 晒书[ shài shū ] 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日:'我晒书。'”盖自谓满腹诗书。后为仰卧曝日之典。 什么是晒书引证解释 ⒈ 参见“曝书”。参见“曝书”。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郝隆 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
古人如何“晒书”“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黄宗羲 古人晒书 并不是把书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而是梅雨季节过后 开窗通风 以此来去除古籍中的潮气 确保书籍干燥后入库存放 天一阁 一座“书楼俱在”的明代木构建筑 何以“水火不侵”四百多年 △石刻天一阁图,天一阁博物院藏 成为亚洲现存...
在他看来,这种“不够传统”的“晒书”恰恰是传承晒书习俗的重要形式之一,既普及了古人晒书的习俗,又融入非遗等文化元素,还加入新时代的文创产品,如此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何丙仲认为,“晒书”不仅代表了对作为文化载体的书的爱护,也表达了对文化的珍视。同时,读书人...
其实,晒书曝衣这一古老的节俗在民间世代传承,不过一般是在农历六月六,民谚有云“六月六,晒红绿”。当然,六月六与七月七往往是民间社会开展节会活动的时间,南方稻作区乡村的节会常以六月六为起点,到七月七结束。目前,七夕晒书晒古籍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这样的古代节俗重回日常生活,对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
2024年7月至11月,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各省区市古籍保护中心和各古籍收藏单位以“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为主题,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晒书、曝书活动,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总台央视记者 于茜 周鑫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1)“晒书”是本文的事件,通过“晒书”这件事去突出文章的主题。2)结合“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氲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可知,母子俩在晒书的过程中,回忆了这些书的来历,氛围非常的温馨、美好。这...
农历六月六被称为“晒书日”。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说:“京师于六月六日抖晾衣服书籍,谓可不生虫蠹。”北方在农历六月进入阴雨季节,书籍容易受潮霉变,文人士子们一遇到晴日便将书籍拿出晾晒,六月六多值晴天朗日,阳光充足却不甚毒烈,此日晒书,既能起到干燥去霉的作用,又可驱除藏匿于书卷中的蠹虫。
晒书的初衷主要在于防虫防霉,偏向于古籍的预防性保护,而古籍修复工作是对已经出现问题的古籍进行修复处理,使它恢复到更好的状态。可见,晒书和古籍修复就像是古籍保护的不同阶段,但最终目的都是让古籍可以更长久地存续下去。我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已有9年。在和古籍一次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我感悟到古籍的文化魅力,也...
晒书,又称曝书,《穆天子传》中就有“天子东游,次于雀梁,曝蠹书于羽陵”的记载。东汉崔实《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古人选择在七夕节晒书,除过阳光的因素,剩下的都是浪漫情怀。试想,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用来晒书,是不是多了几分爱情的味道。 其实,书在某种意义上是...
早在西周时期,古人就有了晒书的行为。西周典籍《穆天子传》记载:“仲秋甲戌,天子东游,次于雀梁,蠹书于羽林”,说的是周穆公东游时,在羽林这个地方晒去书中的蠹虫。到了汉代,晒书更是成为一种习俗。东汉农学家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记录了东汉乡村岁时生活风俗,其中就有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