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书的意思 晒书含义解释 晒书[ shài shū ] 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日:'我晒书。'”盖自谓满腹诗书。后为仰卧曝日之典。 什么是晒书引证解释 ⒈ 参见“曝书”。参见“曝书”。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郝隆 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
古人如何“晒书”“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黄宗羲 古人晒书 并不是把书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而是梅雨季节过后 开窗通风 以此来去除古籍中的潮气 确保书籍干燥后入库存放 天一阁 一座“书楼俱在”的明代木构建筑 何以“水火不侵”四百多年 △石刻天一阁图,天一阁博物院藏 成为亚洲现存...
在他看来,这种“不够传统”的“晒书”恰恰是传承晒书习俗的重要形式之一,既普及了古人晒书的习俗,又融入非遗等文化元素,还加入新时代的文创产品,如此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何丙仲认为,“晒书”不仅代表了对作为文化载体的书的爱护,也表达了对文化的珍视。同时,读书人...
晒书的初衷主要在于防虫防霉,偏向于古籍的预防性保护,而古籍修复工作是对已经出现问题的古籍进行修复处理,使它恢复到更好的状态。可见,晒书和古籍修复就像是古籍保护的不同阶段,但最终目的都是让古籍可以更长久地存续下去。我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已有9年。在和古籍一次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我感悟到古籍的文化魅力,也...
早在西周时期,古人就有了晒书的行为。西周典籍《穆天子传》记载:“仲秋甲戌,天子东游,次于雀梁,蠹书于羽林”,说的是周穆公东游时,在羽林这个地方晒去书中的蠹虫。到了汉代,晒书更是成为一种习俗。东汉农学家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记录了东汉乡村岁时生活风俗,其中就有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
晒书节,中国民间节日之一。康熙年间学者朱彝尊满腹经论,他在六月初六这天袒肚露胸晒太阳,谓之晒书。却被微服出巡的康熙看见,后经交谈和面试,封为翰林院检讨,负责撰修明史。此后,读书人都要在这一天晒诗书,晒字画,系成“晒书节”。晒书的历史 “历代之书籍,莫厄于秦,莫富于隋唐”(《宋史艺文志》,...
央广网厦门7月25日消息(记者 程若兰 实习生 沈明月)每逢农历六月初六或七月初七,古人常取出家中藏书,放在室外晾晒,以避免书籍受潮或遭虫蛀。随着时间推移,“晒书”也成了古代文人墨客交流、会友的绝好时机。近日,一场与“晒书”这项传统习俗紧密结合的文化盛宴——2023两岸晒书节在厦门启动。时值三伏盛夏...
今人在手机上晒书影与书房时,常常会冠以一个“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理由,其实与古人晒肚皮的目的并无二致,说白了都是为了让围观的吃瓜群众知道,他们很有学问。苏东坡诗曰:“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人大多身无长物,唯一的宝贝就是藏书,拿出来显摆显摆,悦人耳目,娱人娱己,并没有什么不妥。
晒书,又称曝书,《穆天子传》中就有“天子东游,次于雀梁,曝蠹书于羽陵”的记载。东汉崔实《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古人选择在七夕节晒书,除过阳光的因素,剩下的都是浪漫情怀。试想,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用来晒书,是不是多了几分爱情的味道。 其实,书在某种意义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