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李治最终能够坐上太子之位大体也是以上三点原因造成的,一是原太子李承乾与晋王李泰争斗中,双方都大伤元气,这才让李治有了可趁之机;二是皇帝必须考虑自己的权力不受任何势力的威胁,让朝堂势力均衡才是上上之策;三是李世民清楚知道此刻的唐朝究竟需要一位怎样的皇帝来治理,要想使自己的天下能够稳定的传承下...
除此之外,在各种场合,李世民都会出言肯定李承乾作为太子的功绩。在贞观十六年(642),李世民更是将魏征派给太子,命名魏征做太子太师。李世民如是说道“汉之太子,四皓为助,我之赖公,即其义也”。在这里,李世民引用了商山四皓为刘盈站台,保住刘盈太子之位的典故,以此表明自己对李承乾的全力支持。按理说,...
唐太宗一时心软,就答应了李泰会选他为太子,褚遂良听说这事后,对唐太宗说道:这是不可能的事,魏王一旦执掌政权后,不可能会杀死自己的儿子,传位给晋王的,陛下之前立李承乾为太子,但又宠爱魏王李泰,导致嫡庶不分,才有今天的结局。唐太宗冷静下来一想,也觉得褚遂良说的对,所以就没有立魏王李泰为太子,主...
而且长孙无忌等人还专门的去夸了一番李治说晋王仁孝,百官肯定没意见,确定立他做太子的时候4月三十也就是说李世民用了一周就搞定了立储的事。这种极为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如果在如此动荡的时候不杀伐果断的立一个新的太子朝中将再无宁日,这时候推出来的嫡出的李治,会让原本太子党羽与其他...
晋王杨广虽然不是太子,但他却是隋文帝五个儿子中能力最出色的,除了聪慧之外,杨广也及其沉稳,颇有点少年老成的意味,所以杨广深得朝中大臣们的支持,杨广为人有主见,对待事物常常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又不急不躁,沉得住气。所以大臣们都对他刮目相看,认为他比太子杨勇更有可能成为一代明君。作为君主能够获得...
朱棡还常给朱标写信说燕王谋逆,太子看后很生气,朱棣不知道怎么得罪了太子很无奈:“我谨慎侍奉兄长,自认为没有过失,大哥怎么会相信三哥的虚妄之言呢?”,然而太子根本不听,更讨厌朱棣了。 晋王不仅与太子交好,还结交朝臣为他造势,日夜派出细作搜寻朱棣的过错,交给朱标。
最终,晋王李治成功"上位",靠的可不仅仅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优秀基因!他不仅是嫡子,还有一手惊人的孝心。唐太宗得了大毒疮,李治竟然亲自用嘴吸毒脓,这操作堪称"儿子的极限忠诚"!这种儿子,谁不想要?有意思的是,唐太宗本来还想考虑另一个儿子李恪。李恪号称"最像我",武艺超群,但问题是他妈是隋炀帝的女儿...
李世民下诏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去往承天门楼,大赦天下,欢聚宴饮三天。李世民对侍臣说,我如果立李泰,就证明太子的位置是可以通过谋划得到的。从今往后太子有失道的行为,藩王窥伺的,全都两不用,传给之后子孙,永远作为后世之法。而且,李泰被立,李承乾与李治都保全不了。李治被立,李承乾与李泰都可以无恙。 臣司...
至此,晋王杨广顺利夺权,想必废太子杨勇内心一定很自责自己之前的是是非非和一些不检点的个人生活,通过杨广的顺利夺权我们也能体会到,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如果太子杨勇自己各方面都做得比较好,杨广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空子可以钻,可以让他找到他的一些把柄,如果自己能够奋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