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墓位于许昌市许都路与塔东路交叉口东南角,是许昌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晁错,西汉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出生于颍川(今禹州),曾担任汉景帝时的御史大夫。他主张“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这一政策引发了吴楚等七个诸侯国的叛乱,史称“七王之乱”。汉景帝为平息事态,最终在东市腰斩了晁错,这被认为是一个极大的...
晁错墓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都路125号,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墓,也是许昌市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晁错是西汉时期的名臣、政治家和文学家,被誉为最后的法家代表和皇帝的智囊。然而,他却因为主张削诸侯地而遭到了腰斩的酷刑,无法下葬,史书也未记载其具体墓址。直到东汉后期,汉献帝被胁迫至许昌,感怀...
1. 直抒胸臆:诗人直接表达了对晁错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2. 怀古伤今:通过回顾晁错的历史,引发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3. 情景交融:诗人在描绘晁错墓的场景时,融入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作者介绍:陈琏,明初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丰富多样,包括《题方方壶武夷山水图》、《兰蕙同芳为吴指挥赋》等。他的学识渊博,文采...
晁错墓【作者】陈琏 【朝代】明代 晁公颍川彦,文藻重当时。风云际嘉会,夙受汉主知。 谠言人所难,敷奏竟弗疑。才彻九重听,已堕奸人机。 哀哉东市冤,千古令人悲。倘非董公说,孰能明是非。 城东有遗冢,宿草荒离离。我来览遗址,感慨徒歔欷。 赖有忠名在,不随薤露晞。
晁错西汉初年最大的冤案,作为汉文帝老师,御史大夫位居三公的晁错,主张削蕃令,造成吴王刘痹造反,结果学生杀死老师。这个电视连续剧特别感人。 贴吧用户_0Q6C5SA 隋唐许州 8 烈士陵园 星光夜雨 民许昌署 13 估计是衣冠冢 不当你爷爷了 许由部落 1 景帝老师 秦月汉关 明代许州 11 在烈士陵园?天意。
晁错墓明 ·邵宝 晁公颍川产,墓在城东隅。 顾兹一抔土,尔来千载馀。 中更几兵戈,不与荒城俱。 公计不庇身,朝议夕就诛。 我昔读公传,亦尝笑其愚。 岂有身后谋,犹能庇邱墟。 大愚见深忠,耿耿固不渝。 而况公论在,信史有特书。 自今重封植,永久期无虞。
晁错墓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都路125号,靠近文峰路、东大街、文会街和塔东路。在公共交通方面,附近设有多个公交站,包括绿城小区、东大街聚奎街口、文会桥停靠点、莲花湾桥停靠点等,方便您搭乘16路、17路、许昌水上公交、11路等多条公交线路,轻松前往城市的各个角落。 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晁错墓的旅行信息...
晁错墓 明•汪潜•竖排 孝景谋臣悉竖儒,漫将忠首压锟铻。 案头兵事书皆血,塞下民输粟尽珠。 七国借名成帝恨,千秋读史病袁诬。 坟前凄草冬无白,弥望王孙泣鹧鸪。 元 明 清 作者 朗诵 拼音 扫码 注释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冢墓部 晁错...
在汉文帝时,晁错曾提出削弱诸侯和改革法令的建议。文帝很赞赏,但却一直没有采纳。而太子刘启却很赞成晁错的建议。晁错一定没有想到,正是他的这个削蕃明策为自己的死亡深深地埋上了伏笔。 前157年,文帝去世,太子刘启即位,提拔晁错为内史。晁错常常单独觐见景帝,和景帝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许多法令都是经晁错修改订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