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仪,游戏《三国杀》中的武将牌。是仪是吴势力3体力男性武将,所属扩展包为“活动-兵临城下”,设计原型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是仪,其武将技能为“榱椽”、“正序”和“佐谏”。角色背景 是仪,本名氏仪,生卒年不详,北海郡营陵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氏仪起初担任县吏,后来至北海郡中仕官。时任郡相的...
是仪宁死不说谎言,不无辜陷害刁嘉,可以称为仁义道德的典范。孙权能够洞察是仪的可贵之处并予以重用,也不失为一代明君。 廉洁勤政,鞠躬尽瘁 嘉禾三年(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孙权留心西部事务,派是仪出使蜀汉,借吊唁之际,重申固守盟约,共御曹魏。回吴后,孙权授是仪为尚书...
吴黄武六年(228年),魏将曹休率十万步骑攻吴,孙权遣是仪到皖地联络刘邵,后是仪又辅佐陆逊设计,由鄱阳太守周纺伪降,引诱曹休孤军深入江南腹地,曹休发现受骗后,自恃兵马精壮并不退却,结果被陆逊打得大败,丢下大批辎重狼狈逃归。是仪因功升偏将军,入朝省尚书事,统领百官总朝政(这一职务通常由公卿权重者任之),兼...
是仪(约公元170-251年),字子羽,三国时期北海营陵(今属山东省昌乐县)人。他原本姓“氏”,后因郡相孔融嘲弄“氏”字是“民”字无上,便建议他改为“是”姓。是仪听从了这个建议,从此改姓“是”,称为“是仪”。他在西汉和东吴两朝均担任过官职,历任东吴骑都尉、侍中、尚书仆射...
是仪,字子羽,是北海营陵县人。孙权继承执掌大政,用恳切恭敬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来到受到宠爱任用,专门负责机密事务,拜官为骑都尉。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孙权向是仪咨询,是仪很赞同吕蒙的主张,劝孙权予以采纳。是仪随同大军征讨关羽,拜为忠义校尉。平定荆州之后,东吴定都武昌,拜是仪为裨将军,后又封为都亭侯,代理...
是仪就是这样被孙权所深知和信任。 是仪的服饰不求精细,饮食不求重样,经常救济贫困的人,家中没有积蓄。孙权听说后,光临他家,想要看看他家的饭菜,并亲口品尝,不由得对此叹息,马上增加是仪的俸禄赏赐,扩充是仪的田地住宅。是仪屡次推辞,把恩典作为忧虑。 是仪时常向孙权进献建议,但不曾谈别人的短处。孙权曾经...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今山东潍坊市南)人也。出自 《三国志·吴书》《三国志·卷六十二·吴书十七·是仪胡综传第十七》原文一 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后依刘繇,避乱江东。繇军败,仪徙会稽。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徵仪。到见亲任,...
是仪,字子羽,来自北海营陵县。起初,他姓氏,担任县里的属吏,后来升任郡中官员。孔融嘲笑他的姓氏像“民”而无上,建议改姓“是”,他因此改姓“是”。之后,他投靠刘繇,在江南躲避战乱。刘繇失败后,是仪迁徙至会稽。孙权主政东吴后,重视文人,征召是仪。见面后,孙权亲信重用他,专门负责机密...
《是仪传》原文翻译如下:一、基本信息- 是仪,字子羽,是北海国营陵县人。- 他原本姓氏,后因北海国国相孔融的嘲笑,将“氏”改为同音字“是”。二、仕途经历- 孙权继承和统管大业后,以优待文书征召是仪,他到达后受到亲近和信任,专门管理机密文书,并被授予骑都尉的官衔。- 吕蒙图谋袭击关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