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理想的社会,人们不知何为仁义道德,不存在刻意表现,所作所为都是自然本能、天性使然。这样的社会,如同未经世俗侵染的天真孩童,又如未被文明尘埃覆盖的净土,纯洁无瑕。人们的生活方式,单纯而质朴,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原始律动,没有德与不德的概念,这种自然而...
【解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才是这本书真正的开篇。作者由上德开端,道德仁义礼一体,引出“道”是基础,是根基,大道对于德仁义礼就如树根对于枝叶。所以啊,本篇表面是说“德”,落脚点还是“道”。山水油墨画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直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至上盛德之人不彰显自己的德行,实际上这是真正的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德之下者,表面上处处示人以有德,实际上是没有德行体现。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至上盛德之人无为而治,无所求取,无所利己而为。
“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 高层次的“德”不强调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把德行挂在嘴上,故意用某种行为证明自己的德行,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处在德之下品之类的人,看似...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所以实是有德;下德的人刻意求德,所以没有达到德的境界。 道是体,德是用,行为会怎么做是“德”,心里懂的是“道”,有“道”才有“德”。 “上德不德”是什么意思?上德的人,表现的是“德”,但他不自恃...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本章是老子《道德经》的第二部分—一《德经》的开篇。前面的章节是《道经》部分,《道经》阐释的是天道,也就是自然规律。而《德经》阐释的则是人德,也就是人生的行为准则。在老子看来,“道”的属性表现为“德”,只要是合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只要是...
老子名言故事: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道德经》三十八章 [要义]道德最高尚的人,不注重表面形式上的道德,因此他才真有道德;品德低下者,故意显示有道德,所以没有道德。这仍然是从两个层次而言的,是老子一贯的命题方式:大德不德。“大德”是形而上的本体的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