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317年—420年),是西晋皇族南迁后建立的王朝,是晋朝的继续。永嘉南渡后,司马睿在南北世家大族支持下建立政权。曾多次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和,除刘裕外,皆以失败告终。祖逖有望恢复旧土,但被司马睿挟制,导致功败垂成。桓温北伐则先后被前秦景明帝苻健、前燕吴王慕容垂击败。383年,前秦宣昭帝苻坚南侵,...
沈约在编著《宋书》时,沿用了杜预以国都方位给政权名称加前缀的模式。司马睿政权的首都建康位于西晋都城洛阳以东,所以,沈约才会首次将司马睿政权称为“东晋”。但因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称南方政权为“江左”,所以沈约在《宋书》中不由自主地继续多次称呼司马睿政权为“江左”。后来,“东晋”之所以代替“江左”...
沈约在编著《宋书》时,沿用了杜预以国都方位给政权名称加前缀的模式。司马睿政权的首都建康位于西晋都城洛阳以东,所以,沈约才会首次将司马睿政权称为“东晋”。但因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称南方政权为“江左”,所以沈约在《宋书》中不由自主地继续多次称呼司马睿政权为“江左”。后来,“东晋”之所以代替“江左”...
“东晋”的称呼是继承了“江东”这个概念 南朝梁沈约编著的《宋书》(此宋是指宋齐梁陈的宋),首次提到了“东晋”。书中在论述自古以来的礼乐变迁时,引用宋建平王刘宏的话:“爰及东晋,太祝唯送神而不迎神。”但此篇中正式称呼司马睿政权,是“江左”——“至江左初立宗庙”“魏晋讫江左江左初”“江左弥重”“...
东晋是门阀政治发展的鼎盛时期,皇权衰落。司马睿称帝有赖于南方官僚士族的拥戴,东晋政权建立之初,先后平息了王敦和苏峻之乱,统治趋于稳定。门阀大族王、谢、庾、桓先后支配着王朝政局。 南来士族祖逖曾率军北伐,一度收复黄河流域。在此之后,当权的士族多标榜北伐以增加门户威望,其中以桓温的三次北伐最为著名。他曾...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三国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
这些叫法,多是后人为区分一个王朝的两个阶段而起,生活在东周的孔子只会称自己为周人,不会自称“东周人”,生活在西汉的司马迁只会称自己是汉人,也不会自称“西汉人”。所以,我们需要理解的是,为什么东晋、南宋之后的人要这么称呼这两个朝代。 永嘉元年(307)八王之乱后,原属于东海王越一党的司马睿听从王导建议,...
时人对司马睿政权约定俗成的叫法,几乎都是“江左”。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只要提到东晋,一般都称“江左”。宋齐梁陈这四个南方政权也都继承了东晋的衣钵,所以也自称为“江左”。 唐宋时期,人们仍习惯以“江左”称呼南朝。唐代学者李善在《文选注》中,对沈约文中的“西朝”“东晋”作出解释:“晋初都洛...
东晋的灭亡,简单来说,就是先爆发了一场农民起义,然后又碰上了权臣篡位。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个叫刘裕的将领,逐渐掌握了大权,最后取而代之。不过,要是想细说东晋灭亡原因的话,恐怕就得从东晋建立的时候开始说起了。西晋中后期,因为司马家的几个王爷夺权,导致边疆空虚,北方游牧民族趁虚而入。公元3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