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又兼秋”出自唐代祖咏的《送刘高邮棁使入都》。“昨夜又兼秋”全诗《送刘高邮棁使入都》唐代 祖咏常闻积归思,昨夜又兼秋。乡路京华远,王程江水流。吴歌喧两岸,楚客醉孤舟。渐觉潮初上,凄然多暮愁。作者简介(祖咏)祖咏 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少有文名,擅长诗...
昨夜:昨天夜里。日前。 小提示:"常闻积归思,昨夜又兼秋。"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昨夜 全诗 原文拼音版 祖咏 祖咏 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
常闻积归思,昨夜又兼秋。 出自唐代祖咏的《送刘高邮棁使入都》常闻积归思,昨夜又兼秋。乡路京华远,王程江水流。吴歌喧两岸,楚客醉孤舟。渐觉潮初上,凄然多暮愁。
月色又兼秋,萧条短鬓柔。朗读 0喜欢 出处 出自明许国佐的《留别姜卿野》拼音和注音 yuè sè yòu jiān qiū , xiāo tiáo duǎn bìn róu 。 小提示:"月色又兼秋,萧条短鬓柔。"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月色:(名)月光。 萧条:(形)寂寞冷落,没有生气:经济~。[近]萧索。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1]不见下渝州。 注释: [1]一说“君”即指峨眉山月。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君”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娥童域女,荡舟心许;鹧首徐回,兼...
3. 示例一:“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这句话用“南飞的雁儿”和“蔚蓝的天空”描绘出秋天特有的景象,通过“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表达了秋天带给人们的深刻感受。 示例二:“‘解落三秋叶’,秋把一袭华丽的金衣献给了树,秋风吹动树叶,摇曳出一片金色的海洋。”这句话通过...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中秋又兼闰八月——团圆了又团圆 歇后语说秋 秋天到了,人们口语中有不少说出了这个季节的特点:秋天的甘蔗——甜到尾 秋天的兔子——撒起欢来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 秋天的桑叶——谁人睬(采)你 秋天的丝瓜——满肚私(丝)秋天的棉籽——越老越红 秋天菊花逢细雨——点点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