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秋时代概况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重建周朝,因洛邑在丰镐之东,后世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一般以周元王即位为界。 春秋时期周天子已徒有"共主"虚名,大国互相征伐,小国多被吞并,战争频繁,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时期。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国、晋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鲁国、曹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燕国等。 春秋时期疆域地图 春秋主要诸侯国形势图 二、春秋主要诸侯国疆域图 1、齐国和鲁国 春秋时期...
如果不是因为秦穆公灭掉西方戎族建立的12个国家,秦国的疆域可能就只有地图上的五分之一。 2,公元前453年,三家联合分晋 这个时候的秦国还是很弱小的,相比于春秋初期疆域几乎是没什么变化。没办法,但是在他周围的国家都太强大了,再加上秦国地处偏僻,人口,粮食都无法和周边国家相比,因此秦国还能存在就已经是一个很...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过渡时期。这个时代见证了贵族政治的瓦解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过去的分封制、宗法制、世官制、礼乐制和井田制等制度都已崩溃。根据局势的变化,春秋(前771—前453)和战国(前453—前221)两个阶段又相继出现。 我们以地图为线索,简要概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形势的演变和秦...
然后呢,根据局势的变化,又分成了春秋(公元前 771 年到公元前 453 年)和战国(公元前 453 年到公元前 221 年)这两个阶段。咱就以地图为线索,简单给大家展示展示春秋战国的形势发展,还有秦国统一的过程。在 770 年那会儿,周平王把都城迁到了洛阳,这就标志着东周开始啦。东迁之后呀,周王的权威那是一落...
而根据局势的变化,又将分为春秋(前771—前453)和战国(前453—前221)两个阶段。小编通过地图的变化来介绍春秋战国局势的演变。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标志着春秋时代开始。在这个时代,周王的权威下降,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当时全国有大大小小诸侯国数不胜数。中原的郑、卫、宋、陈、鲁等陷入了混战之中...
本来晋国是最有实力的大国,公元前453年,晋国的赵氏联合韩氏﹑魏氏灭掉了智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由此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从春秋时代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诸侯,经过三百六十多年的兼并,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余家。
春秋战国地图(图文版)春秋 战国
这就是春秋早期的地图,图片来自网络,虽不一定100%准确,但基本能反映当时的情况。第一感觉,哪些诸侯国较大?齐、卫、郑、宋、鲁、徐,这些都不小,而且位于中原的核心之地。难怪在春秋早期,这些国家都曾叱咤风云,春秋三小霸: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中,他们就占据了两席。我们再来看春秋五霸:齐桓公、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