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是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
孔子在编订的《春秋》中提到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但是孔子是公元前479年去世的,而越王勾践称霸的事情是在公元前494年之后的事情,因此孔子是不可能将勾践放入霸主之中的。由于第一种说法出现于春秋中期,没有考虑到吴越争霸的历史,因而其说服力也非常有限。例如,宋襄公虽然意图称霸...
第二年,宋襄公伤病复发而死。宋襄公墓,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北湖风景区襄园,又称“襄陵”。可以说,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中实力最弱的一个,并未真正成为霸主,反让人徒增笑柄。值得一说的是,春秋五霸,学界有另一种观点——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将秦穆公、宋襄公替换成了...
基本释义 [ chūn qiū wǔ bà ]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
春秋五霸 中国东周的前期即春秋时期五个势力强大的诸侯国,亦作五伯。《商君书·更法》:“五霸不同法而霸。”其具体所指,有以下几种说法。1.孔子-孟子的说法:孔子删定的《春秋》说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孟子》继承它,指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公。(但是秦穆公、宋襄公并未成为中原...
民国书籍《辞通》记载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种说法,是因为在春秋称霸的君主远不止五位,光晋国就维持了百年之久的霸业,晋文公称霸后历经了晋襄公续霸、晋景公失霸又复霸,最后晋悼公独霸中原。而达到诸侯会盟标准的君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楚庄...
春秋五霸指的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这五大霸主。春秋时期,周室天子权力逐渐衰弱,而一些势力庞大的诸侯国已经开始卷入你争我夺的战争之中,都想要成为这天下霸主。而所谓的春秋五霸,就是在诸侯国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春秋霸主。
《百家讲坛》 20110908 春秋五霸(二十九)风流时代 《百家讲坛》 20110907 春秋五霸(二十八)霸主弭兵 《百家讲坛》 20110906 春秋五霸(二十七) 权臣弑君 《百家讲坛》 20110905 春秋五霸(二十六)鄢陵战火 《百家讲坛》 20110904 春秋五霸(二十五)水火不容 《百家讲坛》 20110903 春秋五霸(二十四)赵氏孤儿 ...
(1)【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春秋五霸。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 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答案】两种最具代表性: 第一种: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