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宣统三年(1911),礼部的功能进一步细化,改名为典礼院,专司朝廷坛庙、陵寝的礼乐事务,以及典章制度的制定和修订。《明熹宗实录》卷四十一记载,天启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兵部尚书赵彦提出了相关建议,得到旨意后,孙承宗、袁可立等官员被要求全面整顿边防事务,同时李倧代理国事,礼部需就此商议并上...
明朝的礼部尚书为正二品,左、右侍郎为正三品,设有司务厅和四个清吏司,包括仪制、祠祭、主客和精膳司,每个司有郎中、员外郎和主事等不同职位。正统六年增设了仪制、祠祭司的主事,弘治五年又增设了主客司的主事职位。清朝礼部尚书和侍郎由满汉各一人担任,下设堂主事、司务、笔帖式等职位,以...
历史官职> 春官尚书 官名。即礼部尚书,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礼部尚书。参见“礼部尚书”。 官名。见“春官”。 春官尚书相关 祝融 薅收 玄冥 北正 成均 部落联盟 部落联盟议事会 部落联盟大酋长 庠 防风氏 天家 天辟 至尊 ...
比如黄绾,他在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被明世宗朱厚熜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但其具体职责却仅仅是作为使节出使安南:“十八年,礼官以恭上皇天上帝大号及皇祖谥号,请遣官诏谕朝鲜。时帝方议讨安南,欲因以觇之,乃曰:‘安南亦朝贡之国,不可以迩年叛服故,不使与闻。其择大臣有学识者往。’廷臣屡以名上,皆不用,特...
#热点引擎计划#礼部尚书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春官”、“宗伯”、“大宗伯”。礼部这一机构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被整合成三省六部下的礼部。此后,礼部发展成为掌管国家礼仪、祭祀、宴享、贡举等事务的有司部门。由此,礼部尚书也成为皇帝以下执掌国家礼仪、祭祀、宴享、贡举等事务方面的最高行政长官...
中国古代官署体系中,有一个重要的部门被称为"春官尚书礼部",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隋唐时期,它作为六部之一,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和设立。自那时起,历朝历代都沿袭了这一设置,其最高长官是礼部尚书,负责掌管一系列重要的礼仪事务。礼部的主要职责包括管理国家的五种主要礼仪——吉礼(如...
从先秦时期的“春官”、“宗伯”、“大宗伯”演变而来,礼部这一机构在南北朝时期诞生,隋唐时期纳入三省六部体制,成为负责国家礼仪、祭祀、宴享和贡举等事务的要职。明代,尽管礼部尚书的职权相对其他三部(吏、户、兵)较为简化,但其在中央权力体系中的地位不可忽视。明代礼部尚书的重要性体现在三...
所以吏部尚书称之为天官、礼部尚书则成为春官,我们在讲到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这个历史迷案时都会提到一句诗“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这里的春官指的就是礼部长官。 当然六部的尚书还有一些别称:
所属专辑:儒 五经经筵-《尚书》 声音简介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