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图》是一幅看似寻常实则将“游戏”意趣尽情发挥的作品。图中一犬坐于双竹之下,暗合“笑”字“喜也,从竹,从犬”之说,而上方题跋的“笑”字,也从字形上印证了画面的寓意。此图在笔墨方面虽不属于朱瞻基出色之作,但画中内涵饶有趣味,显示了绘画这门“语言”的丰富多彩。4.陈洪绶《羲之笼鹅图》纵1...
画墨竹师王绂,能得其妙,时推第一,名驰绝域,争以金购之。(概述图片来源:清·顾沅辑《吴郡名贤图传赞》道光九年刻本) 王绂王绂(wángfú),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
明代绘画│瞑色连残雨,春寒宿野烟 1.《策杖看山图》纵132厘米横32厘米旅顺博物馆藏 此图绘深山巨树,一士子策杖访友,意境深远,用笔爽利,为金陵画派典型面目。2.《春山奔泉图》纵228厘米横103厘米旅顺博物馆藏 本幅自题:傍水柴门逐径斜,春来处处是桃花。明时不学秦人隐,为爱溪山好住家。万历丁巳十月...
《铁笛图》是明代“画状元”吴伟以元末明初“文章巨公”杨维桢风雅遗事为题的画作。画中杨维桢坐于园林之中,似在推敲曲谱。其左侧一少女持铁笛侍立,对面两名女子,一人以手簪花,另一人以扇遮面。画作拖尾有吴门祝允明等名士题跋,记述了杨维桢得铸铁笛等事。此图绘于吴伟二十六岁之时,画中行笔细劲流畅...
《招仙图》又名“朝仙图”,是张灵所绘的一幅“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画作。开阔的长卷上,下部仅绘半座拱桥、一带江堤,另有一女子笼袖而立;上部作数朵轻云,衬出一轮明月;其余部分全部留白,烘托出月华如水、水如月明的诗意情境。张灵的传世画作屈指可数,其人生经历中也有大片“留白”。此图以疏...
《双鉴行窝图》是“明四家”之一唐寅为富溪(今安徽歙县)汪时萃所绘的“别号图”册,全册画作、记文、题诗一应俱全,在同类作品中颇具代表性。所谓“双鉴”,指的是两池碧水,又寓意受主别号,“行窝”意为宜居之所。画作描绘了山间草堂中,一位文人静坐观赏门前池水的情景,是唐寅想象中的受画人汪时萃“...
《参禅图》描绘了高僧、文士参悟佛法的场景。图中僧人手举灵芝作说法之状,文士双手持卷,目视僧人,聆听法理。画面左下侧“西湖燮园徐位师”在题跋里称画中“老僧疑佛印,佳士岂眉山”,认为画作表现了高僧佛印和文豪苏东坡“两情何契厚,千古共盘桓”的情状。全图笔墨古朴奇崛,生动展现出了古时高士的禅修风尚和...
明人西山胜景书画合璧册》又称《明贤姑苏十景册》,是沈周、文征明、唐寅、刘珏等吴门文人以诗画描绘苏州“横塘”“石湖”“桃花坞”等十处景观的书画合册。册中包含明贤山水画十开、题跋四开,另有清乾隆题跋十开。全册集聚苏州书画名家,还原苏州人文、自然风光,实可谓展现苏州之钟灵毓秀与人杰地灵的佳作。
《端阳即景图》是中国明代画家陆治的国画作品扫描。端阳即景图》是中国明代画家陆治的国画作品。该画为纸本设色,纵133.2厘米,横 64.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明陆治三峰春色图扫描。明陆治三峰春色图是故宫的藏品,描述了蒋径重开支石边,三峰围合小堂前。千花暖送和香气,大地晴翻错锦田。载道风旗春市酒,满...
《林榭煎茶图》是文征明为其后辈友人王穀祥所作,描绘的是文士以茶会友的情形。图中一士人策杖过桥而来,对岸草堂下,一高士靠坐窗边,看童子廊下烹茶。草堂内陈设简约,满架书卷烘托出主人性情的博学与简逸;堂外嘉木成林、云白江清、山色空蒙,愈发展现出画中人物恬静无争的心境。文征明生于名茶产地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