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名,为鳞翅目,毒蛾科。幼虫喜取食龙眼、荔枝的嫩芽和花器。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体长15-17毫米,翅展41-42毫米;雄虫略小。体被黄色的鳞毛。头部较小。触角双栉状,栉齿棕红色,各齿末端呈2-3分叉。前翅鲜黄色,中线较宽,由黑褐色的小鳞点组成,从前缘斜伸至内缘,两侧各为一波纹状淡黄色的细线。后...
防治龙眼明毒蛾主要采用人工和化学两种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人工防治的策略包括结合中耕除草和冬季清园,适当翻松园土,这样可以杀死部分虫蛹。同时,疏梢、疏花也是有效手段,可以捕杀幼虫。在化学防治方面,当虫口密度较大时,需要在果树开花前后,喷洒特定的药剂。例如,可以使用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
此虫在广西南宁一带以蛹过冬,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上旬化为成虫。成虫于16-17时羽化,次日交尾后,当晚产卵。卵成块产在叶片或小枝条上,每块由50-60个卵粒组成,附有深黄色茸毛;每雌虫产卵4-6块。卵的孵化期在日均气温25-26℃时为7-8天,多在下半夜。初孵幼虫群居在原卵块附近,约3天后分散...
利用双线盗毒蛾成虫的趋光性,可用杀虫灯进行诱杀。 药剂防治: 对于零星发生的果园,可利用双线盗毒蛾低龄幼虫的群居性进行防治。对于发生比较普遍的果园则要全面喷雾。较好的药剂有: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每克含100亿个孢子Bt制剂800...
明毒蛾属 明毒蛾属(Topomesoides)是属于毒蛾亚科下的一个属。下级分类 明毒蛾:Topomesoides jonasi (Butler,1877)
龙眼明毒蛾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鳞翅目 科 毒蛾科 属 明毒蛾属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活习性 3防治方法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成虫 龙眼明毒蛾雌虫体长15-17毫米,翅展41-42毫米;雄虫略小。体被黄色的鳞毛。头部较小。触角双栉状,栉齿棕红色,各齿末端呈2-3分叉。
龙眼明毒蛾的成虫形态特征显著。雌虫体长15-17毫米,翅展41-42毫米;雄虫略小。体被黄色的鳞毛,头部较小,触角双栉状,栉齿棕红色,各齿末端呈2-3分叉。前翅鲜黄色,中线较宽,由黑褐色的小鳞点组成,从前缘斜伸至内缘,两侧各为一波纹状淡黄色的细线。后翅颜色与前翅相同,无线斑。后足胫节...
龙眼明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广东、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有分布。寄主有龙眼、荔枝、杨桃等。幼虫危害嫩叶,咬食成缺刻,咬伤花穗,影响结果。
明毒蛾(Topomesoides jonasi (Butler,1877))是毒蛾科明毒蛾属的一种动物。形态特征 翅展 雄30~33 mm,雌40--42 mm。形态 触角干浅黄色,栉齿黄棕色;下唇须浅黄色,端部赭黄色;额部赭黄色;体和足浅黄色带赭黄色,跗节赭黄色。前翅浅黄色;横脉纹为赭黄色圆斑;前翅顶端有一赭黄色长三角形斑。后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