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刘兴治七兄弟投奔努尔哈赤,因在后金受排挤而决意归明,隶属东江镇总兵毛文龙麾下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8年):后金汗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明廷派杨镐经略辽东,毛文龙获加衔都司。 明万…
老马一到前线,也是天天催促洪承畴,天天给兵部写战局大好的奏折。兵部职方司就四个主要领导,陈新甲一口气扔到前线两个,洪承畴在压力之下只能出兵。职方司在明末职责重大,很出人才,也很能坏事,真不是一般人能干得。
明末的海上奇兵战略,为什么没能扭转辽东战局?天启七年(1627)八月,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崇祯皇帝朱由检接下了大明的船舵。时年恰逢后金与大明辽东战局的焦灼时刻,后金汗皇太极初登大位,一边忙于处理内部诸贝勒的掣肘,另一方面因宁锦大战的失利而困顿于大明的关宁锦防线之下。此时的崇祯帝在陆上拥有袁崇焕与孙承宗共...
沈阳、辽阳的相继失守,致使明朝就此失去了对于辽河以东地区的控制权,之后70余城全部投降后金,明朝在辽东战局中陷入了愈发不利的境地。然而,这场看似“不应该”的失败,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是注定会发生的,而酿就这一辽东战局重大悲剧的起点,便是一次“所托非人”的错误任用。这个被“错用”的人,就是熊廷弼的...
在这场战争前,徐光启曾经提出整顿军备、克制八旗军的办法,并对明朝军队存在的问题提出警告。然而,他的建议未被采纳,最终导致明军在战场上遭受惨重损失。徐光启,这位既精通西方自然科学又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才,为明末军事变局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萨尔浒之战爆发之前,明朝动员十几万大军,采取四路进攻的战术,试图...
这场看似不可能发生的失败,实则源于一次致命的人事任命。熊廷弼卸任后,袁应泰接任辽东经略,本应延续前任的防御策略,却因其过于理想化的施政方针,导致辽东战局急转直下。这位曾被誉为"模范官员"的袁应泰,究竟是如何在短短数月内葬送了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基础?他的错误决策又给后金崛起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到了明朝末期,随着女真的崛起,辽东的重要性非常凸显,明末为了方便战局管理,将辽东和蓟州两个边镇纳入一个边镇集团管理,蓟辽成为了明末最大的边镇。明末蓟辽边镇的最后一个总督是洪承畴,他在松锦之战中投降,蓟辽精锐尽失,最后大明王朝也离灭亡不远了。二、边镇的官职体系设置 《天气异闻录》中,先后...
海上奇兵战略作为明末时期的一个重要战略思路,体现了当时战争的创新精神和灵活性。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一战略未能最终扭转辽东战局。在战争中,战略的执行不仅依赖于理念的先进,更需要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持续的资源投入。辽东战局的复杂性和明朝内外的种种问题,让海上奇兵战略最终未能如预期那样改变局势,成为了...
当时,辽东经略袁应泰被任命为这一重要职位,本应是明军固守东北的最后一线希望。然而,袁应泰的一系列失策导致了沈阳、辽阳两大重镇相继失守,使明朝在辽东战局陷入了无法挽回的困境。这场悲剧的根源竟源于一次"所托非人"的错误任用,究竟是怎样的失策酿成了如此重大的灾难?明朝又是如何在这场战役中走向覆灭的?前因:袁...
士大夫里的科学家,明末战局最后的希望,终究还是败给了自己人 徐光启可能是士大夫里履历最一般的首辅,但却是古代科学领域里的第一人。正是因为他的远见,才让明末战局获得了稍许胜算。但终究还是挡了朝堂佞臣的道,政策推行异常艰难,更是受到多方阻击。要不然以他的能力,不说力挽狂澜救大明于水火,最起码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