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塔那263号墓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西州学童卜天寿的五言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碱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说明当时新疆地区与中原同样设有私塾。阿斯塔那263号墓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西州学童卜天寿的五言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碱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说明当时...
如图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年)抄本《论语郑氏注》(部分),12岁的作者在旁边留有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由此文物可佐证()A. 唐太宗推行“崇儒尊孔”的国策 B. 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 C. 唐朝人普遍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 D. 汉文化在西北边疆...
唐朝小学生卜天寿,在写作业抄写论语后,附上打油诗一首:写书今日了,先生莫醎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 - 里仁为美于20241111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177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1. 1960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了一卷文书,是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一名叫卜天寿的12岁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是抄写《论语·郑氏注》,抄写完后,卷末附了一首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明朝是贾日,早放学生归。”这份文书的史料价值在于证实( )...
阿斯塔那263号墓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西州学童卜天寿的五言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碱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说明当时新疆地区与中原同样设有私塾。阿斯塔那263号墓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西州学童卜天寿的五言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碱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说明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