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在今天的南京。2、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明朝后来一直定都北京,直到李自成灭明朝为止。燕王朱棣成为历史上的明成祖后,于永乐元年即1403年接受礼部尚书李至刚奏议,擢升北平府地位,立北平为北京,该北平府为应天府,称为“行在”,同时迁发百姓充实该地...
1. 明朝的首都在1368年被确定在应天府,即现今的南京。2. 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首都迁移至北京,从此明朝的都城一直设在北京,直至明朝灭亡。3. 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在永乐元年(1403年)接受礼部尚书李至刚的建议,提升北平府的地位,将其命名为北京,并将其视为“行在”。后来,他在永乐十...
最初在南京,后迁北京修建紫禁城
明朝初期,京城官宦子弟的教育场所主要根据其所在地区的官学体系来决定。在南京建都时期,北京的官学是顺天府学,而迁都北京后,北京的官学则被称为国子监,南京的则相应地变为江宁府学。明朝的教育体系分为中央和地方两部分,中央的教育机构包括国子监、宗学和武学,地方则有儒学和各类专科性质的学校,如府学...
清朝王爷留京好处很多,第一清朝皇帝留京,不会发生叛乱,你出北京,要禀告皇帝,皇帝可以控制,第二万一发生政变,可以及时控制局势,雍正皇帝刚登基的时候,其他的王爷都控制了,只有在大西北的皇十四子没有控制,雍正皇帝便让年羹尧监视起来皇十四子,雍正皇帝登基的时候,其他王爷也没有起兵造反的。总结:明朝不让...
明不让王爷留在京城,清不让王爷离开京城,哪个更高明?其实,这两种方式看似背道而驰,但目的却完全一致,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皇权统治的稳定。明朝最大的藩镇叛乱事件发生在燕王朱棣进京取代建文皇帝朱允称帝之时。总的来说,明朝王爷分散各地,对明朝的延续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1644年,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然后,他颁布了这样一道圣旨:“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说白了,朱元璋的意思就是,天下那么大,必须得有藩王在四处镇守,才能保卫国家和平。如今我儿子们都长大了,应...
明朝,首都官学没有府学,府学是地方官学。比如明初建都南京时候,北京的就是府学——顺天府学,后来明成祖定都北京,北京的才叫国子监,南京的成为江宁府学。明教教育制度分为中央和地方,中央是国子监、宗学、武学,地方是儒学和专科学校,儒学里包括府学、州学、县学、都司儒学、行都司儒学等等等等。
清朝吸取明朝的经验教训,不给王爷列土封疆,甚至不许出京,就圈在京城里,有爵位而无封地。所谓山高皇帝远,反过来,不在山中皇帝就不远,由不得王爷们放肆,也难以形成自己的小朝廷或私家军队,掌控起来比较方便。但要说明一点,明朝的王爷,除了云南沐王府,其他全是姓朱的。清朝的王爷则有两种,一种是爱新觉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