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德是儒学三纲之一。 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出处 “明明德”出自《礼记·大学》,此篇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面的“明明德”三个字,是整篇《大学》的灵魂。
全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语出儒学经典《大学》。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了解并达到人们都具有的至善的道德本性,在于推己及人,帮助、教育他人,使其也成为有道德的人,最后的结果是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并保持人类最高的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
大学之道 ,在 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句出自曾子的《大学》,白话译文为:《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 小戴礼记 》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 秦汉 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字面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找到并弘扬我们心中本来就有的光亮的德行,在亲近民众,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纲。大学之道:朱熹有个说明,一个人在十五岁之前,学习洒扫、应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和礼节,就...
《四书集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四川在线记者 罗海韵 9月20日,一帧蜀籍带你走进古籍《四书集注》,了解《大学》的宗旨。海报所选用图为《四书集注》三十卷 (宋)朱熹撰 明成化十六年(1480)吉府刻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原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翻译: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指:在明明德引领人们崇尚道德,亲近民众,追求达到至善的境界。具体解释如下:一、在明明德 “在明明德”意味着弘扬光明的德行。这里的“明德”指的是人的道德观念和品行修养。“明明德”意味着每个人都要致力于发扬自身内在的道德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