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王世懋《窥天外乘》载“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青花与单色釉如同明代早期官窑中的两驾马车,并驾齐驱,同步发展。其中永、宣鲜红釉瓷器的诞生,更是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大创举。明成祖朱棣 (1360-1424)明代永乐时期,内府遣派中官督造...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明朝早期、中期、晚期 是怎么划分的?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明前期:洪武~宣德 1368~1434 明中期:正统~隆庆 1435~1572 明晚期:万历~崇祯 1573~1644 分析总结。 明朝早期中期晚期是怎么划分的反馈 收藏
解析 前期(开创时期):洪武朝至英宗朝王振专权(1368-1441)这是传统划分方法或者:明初:洪武、建文、永乐 明前期: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结果一 题目 明朝早期划分 答案 前期(开创时期):洪武朝至英宗朝王振专权(1368-1441) 这是传统划分方法 或者: 明初:洪武、建文、永乐 明前期:洪熙、宣德、正统、景泰、...
明代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受政治影响,尤其受皇帝本人影响很大。明代早期指洪武到成化以前这段时间。明早期青花是永乐定的调子。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做太子时去世,永乐皇帝排行老四,叫朱棣。朱元璋反复权衡下,还是确定由长孙即位,就是建文皇帝。于是朱棣谋反,建文四年,燕王起兵...
明早期雕漆指的是洪武、永乐、宣德三朝制作的雕漆,这一时期继承了元代雕漆特点,造型规矩,用漆精良,髹漆肥厚,磨工精细。装饰纹样以花卉、人物、山水为主,另外还有少量动物纹(龙纹、凤纹、螭纹等)。在款识方面,永乐雕漆在外底一侧针划“大明永乐年制”单竖行小字,宣德时改为刀刻填金楷书字体,相较永乐年款字体变...
世界各博物馆收藏了较多明早期的官窑瓷器,这里发布部分洪武,永乐的精品,供大家学习、鉴赏。明洪武 青花缠枝牡丹花卉纹大碗,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扁菊纹菱口盏托,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菱口盏托,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藏 明永乐甜白暗刻宝相花纹抱月瓶,美国...
明清瓷器收藏:明代早期瓷器真的是“粗大明”吗?#明代早期瓷器# 以往对景德镇明代青花瓷的研究着重于官窑,对民窑青花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对明代早期的民窑青花更是很少涉及。一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明代早期民窑青花大多制作粗劣;二是明代早期民窑青花有纪年的器物很少,缺乏断代的标准器。那么,明初民窑青花瓷碗真的如...
如本场之【青花花卉簋式炉】为宣德至正统时期,其釉质肥厚,青花发色浓艳,其腹部花卉纹饰的技法都极具明代早期永乐、宣德时期特点,应为明代早期至空白期的典型器物,极为罕见。 而【明正统 青花梵文携琴访友图大罐】整体画面运笔流畅,采用一笔勾勒,特别是中锋运笔所绘流云与人物有独特之处,显示出高超的绘画水准,飘逸...
一、明代早期-洪武、永乐、宣德三朝青花瓷器的特色 1.明代洪武一朝青花瓷器的特色 明代洪武一朝的青花瓷器主要以碗、盘、瓶为主,造型不太丰富。洪武一朝的青花瓷器所用的青料多为国产料,兼有一些进口料。青花色泽不太完美,部分器物发灰,甚至有晕散现象。洪武一朝的青花瓷器纹饰题材变化不大,多继承元代传统,...
自元代末期至明代早期,瓷器的制作的胎土,由于二元配方的改进,瓷器的整体器形愈见规整。但依旧保持着古朴和素拙的时代特征,而且也有许多创新的瓷器的造型,如宣德时期的无挡尊。琢器类的瓷器,腹部处可见接胎痕迹;圆器类的瓷器,圈足相对较大。瓷器胎质,经历了由粗糙向细腻转变的过程。虽然明到早期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