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慎罚——精选推荐 明德慎罚 明德慎罚 拼⾳míng dé shèn fá简拼mdsf 近义词反义词 感情⾊彩褒义词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解释慎:谨慎。多⾏恩惠,少⽤刑罚 成语出处《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王,克明德慎罚。”成语⽤法作宾语、定语;⽤于施政 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质帝纪》:“...
“明德慎罚”出自《尚书·康诰》。从字面上来理解,“明德”就是指加强自我克制,倡导敬德、重德、保民、惠民;“慎罚”是指适用刑罚手段时要谨慎,主张避免滥刑、禁止滥杀无辜。“明德慎罚”法律思想可以概括为“崇尚德政”和“慎用刑罚”,即强调重视道德教化和刑罚适中宽缓。“明德慎罚”发端于西周时期,建立在...
【成语】:明德慎罚 【拼音】:míng dé shèn fá 【简拼】:mdsf 【解释】:慎:谨慎。多行恩惠,少用刑罚。 【出处】:《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示例】:《书》云:~。方春东作,育微敬始。其敕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以崇其宽。 《后汉书·质帝纪》 ...
“明德慎罚”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强调在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过程中,应首先注重道德教化,同时谨慎地使用刑罚。这一理念认为,刑罚虽然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但并非唯一途径,更不是首选方式。相反,通过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使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才是更为根本和长久的解决之...
“明德慎罚”出自《尚书·康诰》。从字面上来理解,“明德”就是指加强自我克制,倡导敬德、重德、保民、惠民;“慎罚”是指适用刑罚手段时要谨慎,主张避免滥刑、禁止滥杀无辜。“明德慎罚”法律思想可以概括为“崇尚德政”和“慎用刑罚”,即强调重视道德教化和刑罚适中宽缓。
周公的“明德慎罚”包含着“明德”“慎罚”双重思想。“明德”,即注重德教,统治者本身要严于律己,勤于政事,正直坦诚,刚柔兼备,力戒骄奢淫逸;对被统治者要宽以待人,平易近民,关心小民的疾苦,适当满足他们的要求,施惠于民,使他们安定生活,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慎罚”,即审慎地使用刑罚,反对...
“明德慎罚”是产生于西周时期的法制思想,主要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明德”即提倡德治,重视道德教化,用道德的力量去教育、感化民众;“慎罚”即慎重用刑,本着审慎、宽缓的原则用法施刑,不得随意用刑、滥杀无辜。西周统治者深知“德”和“罚”是治国之必要手段,既要通过道德教化的手段正面引导人民的言行,也要...
他主张对不忠、“不孝不友”、“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等罪犯严加惩处,“刑兹无赦”。 周公的“明德慎罚”说,虽然只是适应周初政治形势的一种权宜之计和作为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先进的理论,起过积极的作用,它对后世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明德慎罚的意思 “明德慎罚”是一句成语,意为“注重德行教育,谨慎惩罚”。它强调了在教育和管理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而惩罚也应该在尊重人性、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滥用权力或过度惩罚。 “明德慎罚”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中。儒家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但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因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