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崖石窟及明征君碑分为千佛崖石窟和明征君碑两部分。千佛崖石窟位于栖霞山西峰石壁,上下共五级,佛龛内基本格局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现存佛像五百一十五尊,佛龛二百九十四座,佛像除少数完好,大部分残缺。明征君碑位于栖霞寺山门北侧,全称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为纪念栖霞精舍创始人、南齐隐士明僧绍...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千佛岩石窟、舍利塔和明征君碑是栖霞山的“三宝”,其中“明征君碑”是唐代时期为纪念和赞颂明僧绍(征君)“舍宅为寺”的义举而立。 碑亭前的一侧,立有“明征君碑”的说明牌,上面的内容为: 《明征君碑》立于公元676年,是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块唐碑,是为纪念明僧绍舍宅...
石碑背面刻着“栖霞”两个字,据说是李治亲自写的。镌刻这块碑的岩石是栖霞灰岩,碑上的白色斑纹是海百合茎和中国孔珊瑚等共生动物化石。驮碑的龟趺背部和颈部那些豆粒状的化石,竟然是葛万藻化石!这块明征君碑不仅是南京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碑刻之一,更是历史的见证,艺术的瑰宝。每次看到它,我都感到一种深深的敬畏和...
南京栖霞寺的唐代瑰宝:《明征君碑》 📍 位置: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寺山门外 📜 历史:《明征君碑》立于公元676年,是南京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唐碑之一,纪念的是明僧绍舍宅为寺的历史。 🏛️ 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细节:碑文由唐高宗李治亲自撰写,唐初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写碑文,碑额上...
🏯 南京栖霞寺,一处深藏的历史瑰宝,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明征君碑》。这块唐碑,高2.74米,宽1.3米,厚0.36米,记录了南北朝时期隐士明僧绍的传奇一生。📜 碑文由唐高宗李治亲撰,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写,篆书碑额出自王知敬之手,而碑阴“栖霞”二字则传为唐高宗御笔。整碑造型独特,碑头的双龙和两侧的浮雕,...
经推算,全碑正面海百合动物化石22000多个,世界罕见。碑座龟趺头部还有球斯瓦格虫筵化石,这又是用2.9亿年前石炭纪船山组灰岩雕刻而成,作为南京地区保存最好、最大的唐碑,明征君碑不仅是文物古迹的珍品,也是地质学界化石标本的珍品,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明征君碑的碑额上有篆书“明征君碑”四字,出自唐代...
《明征君碑》全称“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乃上元三年(676年)唐高宗应方士明崇俨之请而作。《旧唐书·明崇俨传》云:“润州栖霞寺是其五代祖梁处士山宾故宅,帝特为制碑文,亲书于石,论者荣之。”按,史书记载有两处错误,明征君应指多次拒绝宋、齐两朝皇帝征召的明僧绍,而不是入梁任国子祭酒的...
【南京明征君碑】2024年11月11日,明征君碑,全名“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寺山门之外。碑为唐朝上元三年(676年)所立,文是高宗李治所撰,通篇四六韵文,后用十首铭词结束。唐代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笔法俊逸清秀,刚柔有致,字体结构与《圣教序》仿佛,可见当时书体风格特点。#微博旅行家...
明征君碑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寺前,明征君碑立于唐仪凤元年,是南京地区保存最好、最大的唐碑,为纪念明僧绍舍宅为寺而立。明征君碑由碑额、碑身和碑座三部分构成。碑额篆书“明征君碑”四字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王知敬之手,碑额两侧雕刻六龙拱额图案。碑身两侧为狮首绶带西番莲纹纹饰,碑身正文为行书,一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