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寺的藏经楼,藏有大量图书,有唐藏五千零四十八卷;此外,就是明万历年间《大藏经》,共638函,1612种,6344册。这套明代藏经是肃王朱绅尧和他的母亲陈氏施财在南京印刷的,经办人是五泉山崇庆寺的僧人镜授和徒弟怀藏,共印刷了三套,分别藏在五泉山、嘉福寺和普照寺。五泉山和嘉福寺的经书,毁于清同治年...
《明洪武本大藏经》,明代雕印的汉文大藏经。简介 明洪武五年(1372)敕令于金陵蒋山寺开始点校藏经,至洪武三十一年(1398)刻成。板存金陵天禧寺,永乐六年(1408)毁于火,世间流传极少。全藏六百七十八函,一千六百余部七千余卷。千字文编次自“天”至“鱼”。装帧为折装本,每版三十行,折为五个半页,每半页...
佛经全称《大明三藏圣教北藏》(以下简称《北藏》),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由明司礼监在北京开始雕版印刷,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雕印完毕。随后,钦差讲经兼赐宝藏的圆融显密宗师道深即至张掖,负责陆续运来佛经的移交、讲授及管理事宜。从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至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历经五年,《北藏》...
即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敕令在金陵(南京)蒋山寺开雕之大藏经,至成祖永乐元年(1403)刻成,版存金陵报恩寺。又至宪宗成化(1465~1487)及神宗万历(1573~1619)年间均有刻本。全藏计有七千余卷,一六二五部(或说一六一二部),为梵夹本。 (二)永乐南藏
《明南本大藏经》,明代雕印的汉文大藏经。简介 系《洪武南藏》的覆刻本,而略有更改。始刻约在明永乐十年至十五年(1412—1417)之间,刊成在永乐十七年(1419)。板存金陵报恩寺。全藏一千六百一十部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分作六百三十六函,千字文编次自“天”至“石”。装帧为折装本,每版三十行,折为五个半页...
大菩文化北京讯 9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承办,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及各参展单位协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在国家图书馆开幕。 沈阳慈恩寺藏明版《大藏经》,作为珍贵古籍,首次在国家级大展上亮相。慈恩寺是唯一一个参展的汉传...
《明北本大藏经》,明代雕印的汉文大藏经。系明成祖为报皇考皇妣生育之恩所刻。始刻于永乐十九年(1421),完成于正统五年(1440)。卷数 全藏共收一千六百二十一部六千三百六十一卷,分作六百三十六函,千字文编次自“天”至“石”。卷数较《南藏》微增,编订亦互有出入。版本 装帧为折装本,每版二十五行,...
📜在明代,三大《大藏经》刊刻的传奇故事令人瞩目。最早的是《洪武南藏》,于洪武三十一年完成,经版存于天禧寺。然而,永乐六年的一场大火,不仅烧毁了寺院,还毁掉了珍贵的经版。🏛️幸运的是,明成祖在永乐十年重建天禧寺旧址的大报恩寺,并下令雕印《永乐南藏》。这一举措不仅恢复了佛教经典,还标志着明代佛教文...
中国传世稀有本明版《大藏经》 新乡市图书馆所藏明代刻本《大藏经》是稀有的图书,是佛教的经典著作。释迦牟尼去世时,并没有给其弟子留下任何经典,佛门弟子感到要继承老师创立的佛教事业十分困难。于是,以摩坷迦叶为首的500比丘(和尚)集会于王舍城外的七叶窟,用共同回忆并诵读的方式,将释迦牟尼在世时言论追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