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八年(1661)三月,庄廷钱私著明史案发。庄廷钱,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清兵人关后,庄廷钱购得前明天启朝大学士朱国桢所撰明史稿,并广聘名士增补天启、崇祯两朝史事,以己名刊行。由于书中有诋毁贬斥清统治者的文字,所以不断遭到勒索,因贪污罢官的归安知县吴之荣勒索未成恼羞成怒,他设法购得初刊本,...
“明史案”发生60多年后,受雍正朝“维民所止”科举文字狱牵连,查继佐的族子查嗣庭一脉被族诛,海宁查家遭遇灭顶之灾。 好在,历经磨难的海宁查家并未就此沉沦。秉承查继佐的家国抒怀,海宁查氏最终涅槃重生,孕育出了穆旦、金庸等文人大家,成就了另一番文脉传承的佳话。 “明史案”的另一个重要人物,结局更为离奇。
不仅如此,在鳌拜的授意下,《明史》案的株连范围越来越大,凡是参加雕版的刻字工人、参加装订的人,以至卖书、买书、收藏有这部书的人,甚至知道有人买过这部书而没有揭发的人,全都被判处死刑!说来也真是可悲,这部《明史》只因其中部分篇章中,提及清太祖努尔哈赤时直呼其名,犯了"不敬"之罪;有的篇章又...
下面,就根据清代佚名氏的笔记《康雍乾间文字之狱》中的《庄廷鑨之狱》一节,来说说满清康熙朝最黑暗无耻的大狱之一、明史案的简略始末。 这里面,有统治集团的卑劣、更有个人的卑鄙,不多说了,仔细看吧! 明朝的相国,乌程朱文肃公(国桢),曾经著有《明史》(一说为《明史辑略》)一稿。朱文肃的《明史》,其...
庄廷龙刻明史案,清康熙朝首例文字狱案,发生于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案件经过 明朝相国朱国桢系浙江吴兴县人,著有《明史》,“举其大经大法者笔之,已刊行于世,未刊者,为《列朝诸臣传》”。明灭亡后,朱氏家道中落,其家人以稿本质千金于当地巨富庄廷龙,庄廷龙获稿后窃据为己作而刊刻之,并补...
“庄廷鑨明史案”也称“明史案”“庄家血案”。事件发生在清代浙江湖州南浔镇。 明末清初时期,南浔庄氏家族门庭显赫,是“四大家族”之一。在南浔镇上货行林立,商号分埠遍布大江南北,家资万贯富甲一方。论才学庄氏家族父子兄弟无不博览经史,精通诗文,其中庄允城、庄允坤、庄允埰、庄廷鑨、庄廷镳、庄廷鎏、庄廷镜...
清朝曾屡次兴起文字狱,荼毒之深,迫害之惨,史所罕见。康熙年间发生在南浔的“庄氏明史案”,因其刑狱血腥残酷,牵连人员众多,与“吕留良案”、戴名世的“南山集案”并为清初三大文字狱。南浔地方虽小,却巨商云集,资本最雄厚者,有“四象八牛”之称,而清初的南浔首富庄氏一族,则被称为“庄氏九龙”,因为...
清朝初期有一场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是本名叫《明史辑略》的书发行出版后,因为其浓厚的明朝遗民立场,其作者庄廷鑨一家等涉及本书的人员全部被追责,共牵连一千余人,其中斩首示众的达到七十人,被史称为"庄氏史狱",金庸在《鹿鼎记》中就以此案作为开场。在明朝有位内阁首辅名叫朱国祯,此人喜欢研读历史...
明史案之经过 发生在康熙初年的明史案是一起牵扯面广,影响深远的文字狱第一件大案。事情大致是这样发生的:浙江人庄廷鑨是个盲人(之前是贡生,酷爱学习,后因病致盲),但是家庭条件不错,一直想像古代左丘明一样写一部史著传世,但是自己水平也有限,于是从同乡人朱氏手中花大价钱购买了一本还没有编撰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