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宣德炉的特色:一是原料多,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
宋元之后,香炉的形制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明清两朝,各种造型、材质和装饰的香炉层出不穷。明代各个时期的香炉各有特色。 洪武时期(1368-1398年) 🦆 洪武时期的香炉非常罕见,目前传世的仅有三件三足炉,其中一件保存完好。 永乐时期(1403-1424年)与宣德时期(1425-1435年) 🌸 这两个时期的青花瓷器达到了高峰,...
清代香炉和明代香炉主要有以下区别:一、造型风格- 明代香炉- 造型相对古朴、典雅。宣德炉是明代香炉的典型代表,其形制多仿自宋代瓷器和铜器,炉身线条简洁流畅,以简约而庄重的造型为主。一般炉型有鼎式、鬲式、簋式等传统样式,注重整体的比例协调和古朴美感。例如鼎式炉,三足稳健,双耳对称,给人一种沉稳大气...
明代铜铸禹鼎式香炉,是一件集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古玩艺术收藏品。其独特的设计、精湛的制造工艺以及深厚的历史背景,使其成为案台上不可或缺的佳器,备受收藏家的推崇与青睐。这款香炉的高度为8.5厘米,宽度达到了18厘米,重量为3公斤,其体积与重量都彰显了其沉稳与庄重。香炉整体呈圆形,底部较宽,...
明朝时期,香炉制作技艺达到顶峰,宣德炉成为香炉中的绝代佳品。而明代正德年间,出现大量带有阿拉伯文的香器具。为什么发源于中国的香道文化竟然会出现阿拉伯文字,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与伊斯兰教 朱厚照(明武宗,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是位极具个性的皇帝...
明代·铜铸八卦香炉-大明宣德年制「旧藏」直径15.5cm高6.7cm 明代铜铸八卦香炉,以其精湛的铸造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典雅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众多收藏家眼中的瑰宝。这款香炉的直径为15.5厘米,高6.7厘米,底径为13厘米,重达2157.7克,从这些数据中不难感受到其敦实稳重的体态。香炉采用精铜铸就,铜质精良,...
香炉是随着焚香习俗衍生而来的器物,香炉用途广泛,或熏香去晦、或祭祀神灵、或陈设赏玩。古之文人怡情养性,品雅问趣之时,或置一炉,牵连一缕袅袅香丝。龙泉粉青釉三足炉 明代 H4.5cm;D7.7cm 影青釉莲花纹直口炉 明代 D12.3cm;H8.5cm 瓷香炉是香炉材质分类的一大品类。瓷香炉具有的古朴温润与自然...
大明宣德款浮雕龙纹描金香炉所展现出的工艺技术水平,无疑代表了明代铜器铸造工艺的最高成就。其选材、熔炼、造型、雕刻、描金等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与无穷智慧。在选材与熔炼方面,工匠们对各种金属材料的特性了如指掌,能够精准地控制材料的比例与熔炼的火候,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合金材质,这不仅...
明代紫铜铸“缠枝西番莲”双凤耳香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古玩艺术领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此件藏品不仅承载了明代高超的金属铸造技艺,更以其精美的装饰、浑厚的包浆以及底部的官方落款,彰显了其非凡的价值与地位。此香炉高12厘米,耳距达25.5厘米,腹径亦有20.8厘米,体量适中,既便于陈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