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图片请关注“旷惠民摄影工作室”公众号。 û收藏 2 1 ñ4 c +关注 旷惠民 2021-8-31 19:12 来自微博weibo.com 转发微博 @中国摄影 #摄影作品# @旷惠民 《岜沙纪:1989-2019》生命在岜沙人看来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人的出生是祖先灵魂以肉体形式来到世界;去世意味着...
“ 从1989年至2019年,我六十多次深入贵州省从江县岜沙村,用相机与文字记录着苗寨千古遗风,以及从贫穷落后的山村逐渐发展成国家4A旅游景区的脱变过程。 如今,这批系列影像和文史资料形象生动的记录下中国西部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来取得的成果,成为了反映贵州山区古老...
用28年时间记录一个地方的变迁,所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然而对于旷惠民而言,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不遗余力的记录每一个故事,不辞辛劳的为世人展现一幅幅精彩的作品。时光如白驹过隙,少年慢慢老去,但那颗热爱摄影的心却越发年轻,无所畏惧。本期科技视讯邀请到知名新闻纪实类摄影师旷惠民,听他讲述他...
《乡村旅游促发展——岜沙四季》文、摄影/旷惠民 岜沙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西南部,距离从江县城7.5公里,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寨。由宰庄、大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等五个自然寨组成。全村16个村民小组,545户2758人,其中有中共党员37名。目前,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9户724...
河流是地球上最长的生命带,她创造出人类灿烂文化与成就。她也是大地的血脉,如果失去了流动的生命,其原有范围内的空间、时间所孕育成长的生命与文明将随之枯萎、衰败、消亡。这部历经五年时间完成的《沅水河殇》摄影专题作品是献给让人眷恋的托口古镇最后的“影像挽...
<1>岁月流失,时光改变一切,岜沙这块苗族文化的活化石也不例外。摄影师历经25个春秋,40多次深入山寨,记录了岜沙苗人从挽起发髻到穿上时装的过程。摄影::旷惠民 <2> 春雨过后,岜沙村寨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古老的吊脚楼斜倚在山坡上,蝉鸣鸟叫,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岜沙苗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都柳江边,距县城7.5公里。岜...
旷惠民:一个人的20年是有限的 关于旷惠民: 旷惠民,男,1964年7月出生,湖南省衡山县人,湘潭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从1988年开始从事新闻报道摄影,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等报刊上发表新闻纪实摄影作品300余幅。1994年10月《铁骑出征》摄影作品获全国国防科技工业艺术展铜奖。1996年《龙的传人》摄影作品...
旷惠民:《岜沙纪》取材于贵州省从江县都柳江边的一个苗寨。那是1989年秋天,我跟朋友去贵州拍照,汽车在颠簸的土路上抛锚。下车,晨雾中看见很多男人坐在古树下抽烟,他们身穿蓝色土布衫,大大的裤脚,装束像清朝人。岜沙就这样与我相遇。 我被那里美丽的山寨、纯朴的民风、古老的生活方式所吸引,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宁静...
旷惠民:我也拍摄了一些光影岜沙照片,后来反复看觉得可读的东西不多,我想系统的做一个反应中国偏远山区苗族村寨在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发生的巨变,这就要从很多方面出发,要分几个部分来拍摄记录。目的很明确,它不是一般旅游参赛图片。 色影无忌:你的摄影经历是怎么样的,是否受到一些摄影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