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农(dry farming),一般指半干旱地区或半湿润易旱地区完全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作物生产的一种旱地农业。它不同于干旱或极端干旱地区完全依靠灌溉的农业;也不同于降水充足的湿润地区的非灌溉旱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北一带 特点介绍 在应用旱农技术的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地区,其共同的气候特点是降水较少,蒸发量常...
如今,阜新市已成为全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发、示范、应用的重要代表区域。在耕作制度方面,针对旱地施肥技术落后、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旱作团队提出了“选择高效利用肥料的作物品种、施肥期后移、分次施肥”的技术模式,在保证粮食产量不减少的前提下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肥料,还降低了面源污染的风险。“2015年以来,通...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敖汉旱作农业民俗代表性传承人乔树朋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劳动实践中,遵循天人合一之道,孕育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智慧,创造了旱作农业、草原游牧等丰富的农业系统。因此,留住旱作农业民俗则是存根铸魂。”(记者 阿荣 通讯员 张永波)(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张永波提...
秋收之际,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梅旭荣表示,在今天,旱地仍然是人类食物最重要的来源,也是粮食安全的稳压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合成生物学等不断渗透到旱农生产技术中,未来或将彻底改变旱农的生产模式。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谈现状:旱作农业进入有机时代...
敖汉旗的农作物品种丰富多样,最有名的粟分为黑、白、黄、绿四种颜色。黍的品种也很多,有大粒黄、大支黄、大白黍、小白黍、疙瘩黍、高粱黍和庄河黍等。除了粟和黍,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中还有其它很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和畜禽等。作为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敖汉旗杂粮生产是其优势产业,盛产谷子、糜...
为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牢固树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发展理念,赤峰市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提高旱作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2024年赤峰市加大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形成旱作农业技术集成,确保粮食安全。 旱作超深松模式集成农机超深松作业+...
世界旱作农业的源头 老话是这么形容敖汉的:“敖汉敖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雹子乱窜。”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却有着全球最具特色和价值的农业系统——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这套系统具有着八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以旱地种植谷子(小米)为主,同时兼顾其他杂粮种植。2012年,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
旱作农业是指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在受水资源约束的旱作农业区,一是必须优化种植结构,合理配置水资源,把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旱作农业;二是要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转型升级;三是要提升农业...
2、旱区农业:泛指缺水地区的农业,包括依靠自然降水的旱作农业,也包括旱区灌溉农业。更为广义的理解还包括旱农地区的畜牧业、林草业及其它农业经济发展。 3、雨养农业:无论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依靠天然降水所从事的农业的总称。在一般文献中,雨养农业大多指缺水区的旱作农业。 4、旱作农业:就是在难以供水的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