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选D。 [6题详解] 早侏罗世时期出现海侵现象,陆地面积减少,A错误;早侏罗世时期不是恐龙大规模灭绝时期,B错误;由于该时期曾发生全球大洋缺氧事件,导致海洋生物集群灭绝,动植物数量偏少,C正确;现代地貌格局形成于新生代,而不是早侏罗世期,D错误。所以选C。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2月1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中国地质博物馆、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市自然资源局,在禄丰市发现的岳氏星宿龙,是早侏罗世蜥脚型类恐龙的一个新种。这是2025年命名的第一种中国恐龙,也是继2017年程氏星宿龙后,该属的第二个物种,为蜥脚型类恐龙的演化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尤海鲁研究员课题组报道了云南禄丰早侏罗世蜥脚型类又一新属种——王氏栗树龙(Lishulong wangi),该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综合学术期刊《PeerJ》。王氏栗树龙由禄丰市自然资源局(原禄丰县国土资源局)于2007年发现并组织挖掘和修理,目前陈展于禄丰世界恐龙谷博物馆中。该标本...
过去几十年来,一些保存状态良好的蛋窝与成体关联标本极大的提高了古生物学家对于该领域的认识。然而由于化石证据稀缺及缺乏大尺度的定量分析,古生物学家对于生殖特征宏演化模式的研究仍极其有限,尤其是白垩纪之前的演化历史。本研究报道了一...
新华社昆明5月13日电(记者岳冉冉)在距今约2亿年的我国云南禄丰县早侏罗世地层中,科学家发现了一具溺亡的3岁蜥脚型类恐龙化石。该发现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地质学报》上。 这具恐龙宝宝化石体长约1.7米,包括部分头骨,完整的颈椎、背椎和掌骨,以及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它的牙齿呈叶状,可推测是一类植食性恐龙,...
早侏罗纪灭绝事件又称托阿尔期灭绝事件,发生于普连斯巴期—托阿尔期之交,约1.83亿年前,原因是位于南非—南极的卡鲁—费拉尔大火成岩省(Karoo-Ferrar LIP)造成的全球性温室效应。而在此次灭绝期间,海洋收到的创伤极其严重,陆地生物也受到重创,托阿尔期期间的恐龙数量明显少于早侏罗世的其它时期。至于详细原因,这张图解释...
近日,国际综合学术期刊《PeerJ》报道了云南禄丰早侏罗世蜥脚型类又一新属种——王氏栗树龙(Lishulong wangi),其属名源于化石发现地禄丰恐龙山镇大栗树村,种名则为纪念王正举先生,他曾工作于禄丰县文化馆,并于1975年发现了石灰坝褐...
1.8亿年前早侏罗世气候灾难或将重演,这并非危言耸听,来自普利茅斯大学的Richard Twitchett教授、Silvia Danise博士、Marie-Emilie Clemence博士和利兹大学的Crispin Little博士通过分析化石记录得出了这一结论。1.8亿年前,高温与低氧引起海洋环境的巨大变迁,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IT之家 2 月 15 日消息,中国科学院 2 月 13 日宣布,在云南省禄丰市发现了又一早侏罗世蜥脚型恐龙新种 —— 岳氏星宿龙。 相关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博物馆及禄丰市自然资源局等单位合作在《历史生物学》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