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遮会 百科释义 报错 佛教词语,原指布施僧俗的大会。无遮,宽容而无遮现之谓。不分贤圣道俗贵贱上下,平等行财施及法施之法会,称为无遮会。 无遮会意思是贤圣道俗上下贵贱无遮,平等行财施和法施的法会。 查看百科 注:百科释义来自于百度百科,由网友自行编辑。
戒日王对玄奘法师充满了信心,尤其是在正量部高僧见到《制恶见论》后无人反驳,他更是举办了著名的“曲女城辩论”。这次辩论会的规模相当大,全印十八个邦国的国王作为裁判与会,大小乘弟子共计三千余人,婆罗门教及外道弟子近两千人。曲女城所在的恒河两岸旌旗蔽日、人声鼎沸,大家都对这场盛况空前的辩论会拭目以...
据唐朝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古印度每五年会举办一次无遮大会。在中国,无遮大会的传统源自梁武帝时期,他在同泰寺举行过四部无遮大会,其中四部包括僧侣、尼姑以及虔诚的男男女女。自此,无遮大会的概念被广泛用于形容那些不受限制、开放给所有人的公众聚会。清代诗人黄遵宪在诗中描绘的"今夕大会来无...
公元734年,神会在滑台大云寺召开无遮大会,在会上宣告天下:“我今日设无遮大会,庄严道场,不为功德,只为天下学道之人,定宗旨、辨是非!”接着,神会与当时北方最著名的学者崇远法师等,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宣传南宗宗旨,抨击北宗禅法,双方唇枪舌剑,各执一词。神会壮怀激烈,慷慨陈词,充分表现出了一种大...
成语(Idiom):无遮会 发音(Pronunciation):wú zhē hu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言行无所顾忌,毫无顾忌地说出或做出任何事情。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无遮会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无”表示没有,没有遮掩;“遮”表示遮挡,掩盖;“会”表示会议。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会议或讨论中,言...
无遮,梵语意即“宽容无阻”。“无遮大施会”不间种性差别,规模大,组织缜密,长达75日,唐代《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概括其为”“营构精庐,穷极轮奂,造七佛之仪,设无遮之会”,公元641年3月,统治五印度的戒日王在时称钵罗耶伽国的恒河与阎牟河之间设立大会,并邀请从唐朝远道而来的三藏法师参加大会。 戒日...
它有别于印度的无遮大会,是中国佛教特有的一种广结善缘,不分贵贱、僧俗、智愚,一律平等对待,布施僧俗的大斋会。 我们希望借此活动,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佛教禅宗的基本知识与理念,继承和发扬以禅武医艺闻名天下的少林文化,增进佛弟子们弘法布道的热情,提升社会大众的文化道德修养,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为...
《辽史·景宗纪上》:“ 汉遣使言天清节设无遮会,饭僧祝釐。” 无遮:没有遮拦,指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平等看待。佛家语,原指布施僧俗的大会。后也用作其它的泛称。 无遮大会出处 《梁书·武帝本纪》:“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
据河南"大河网"7月26日报道,首届少林无遮大会7月29日至8月4日在"天下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举办。 无遮大会是佛教举行的一种广结善缘,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都一律平等对待的大斋会,取"兼容并蓄而无阻止,无所遮挡、无所妨碍"之意,一般每五年举办一次。无遮大会的这种精神,影响着世人向善。这是建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