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著”这个词并不常见,但对于佛教文化有其重要意义。一方面,“著”指的是妄想执着,是制约人们心境和行为的主要障碍;另一方面,“无”是指没有、不执、不随,指的是精神自由、灵魂解放。因此,“无著”一词即指不受妄想执着所限制,心灵独立自由的境地。对于佛教徒而言,能够达到无著状态是修行...
这是般若部分,无著相指离相心,不执着于有无。
浙江无著衣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别:唐装旗袍 品牌:無著 资质: 企业简介 无著衣饰将中国式慢生活、精神文化融会贯通,现代的语言不变的逸趣,用服装表达出来,和世界分享东方衣饰生活美学。 無著衣饰美学的婉约是大美,欲说还休,开门见山欲先藏,所有的想象都藏在屏风里,所有的美都藏在一个精致立领中。
无著、世亲两家的著作,与以后构成瑜伽学派有关系的有八部,这在义净去印时,就已被印度佛学家归为一类,名‘无著八支’。据《南海寄归传》卷四说︰‘瑜伽毕学,体穷无着之八支。’就是说,学习瑜伽学要讲毕业的话,就得体会研究无著的这八部书。但八支中也有世亲的书,这是怎么一回事...
无著和世亲是怎样的人物? 答:无著是北印度人,原来是有部的僧人。传说,他因为对有部教理感到不满足,乃上升兜率天(弥勒菩萨所居住的天上),向弥勒菩萨请问大乘空义(一说弥勒下降为他说法),于是大得悟解。他传出了弥勒的五大部论,并且写了许多著作,以阐明大乘教义。有人考证,无著所师事的弥勒,大概是一位属于...
到了第三日晚上,天空忽有道白光,自东北方而来,直贯头顶,无著顿时觉得全身清爽无比,便思量白光来处。第二天早晨,无著便向东北方踽踽独行,不知不觉走到楼观谷,蓦然想起谷中的金刚窟,立即伏地,一叩一拜向前拜了百步。原来,这楼观谷中的金刚窟,相传是文殊密宅,佛的曲、律、藏均藏于此。凡人若进得这个洞窟,...
无著是第四世纪最著名的印度佛教圣者。他进入山中闭关,专门观想弥勒菩萨,热切希望能够见到弥勒菩萨出现,从他那里接受教法。 无著极端艰苦地做了六年的禅修,可是连一次吉兆的梦也没有。他很灰心,以为他不可能达成看见弥勒菩萨的愿望,于是放弃闭关,离开了闭关房。&...
一般人认为一切无著就是禅,其实《楞严经》中,阿难早已提出这个问题,他知道后世会有人认为心里无著无念是禅,而堕在愚痴的境界中,因此在楞严会上针对此问题先提出来。结果“无上觉王,以亲诃破”,心在哪里?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几次辩论,阿难说知道了,无著就是心,佛大加呵斥,这是《楞严经》...
无著根据弥勒菩萨讲的《瑜伽师地论》(据说《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宫的弥勒内院所讲的经典,无著菩萨以定力上升到那里,夜里听课,白天再下来记录,形成文字),遂将《瑜伽师地论》写了出来;后来,他又根据所学写出了《现观庄严论》、《摄大乘论》、《大乘庄严经论》、《显扬圣教论》、...
2.无求无著 经中始自干慧,终至妙觉,共五十七位。 今言五十五者,除前干慧非真,后除妙觉非路。 ——《楞严经浅释提纲》第98页 一、无求无著 (祖师法语: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说:“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著。无求即心不生。无著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