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早的“无相”是道教理念,最初写作“无象”,指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或概念,原为道家形...
(1).无人扶助。《左传·僖公十五年》:“《归妹》之《睽》,犹无相也。” 杜预 注:“《归妹》,女嫁之卦;《睽》,乖离之象,故曰无相。相,助也。” 陆德明 释文:“相,息亮反。”《礼记·仲尼燕居》:“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 孔颖达 疏:“相,谓扶相。”(2).佛教语。与“有相”相对。指摆...
“所有相”虽非实相,但却是能感知的,佛学从来不否定存在,从“缘起性空”、“世事无常”的观点就能看出来。因为世事无常和主管意识的存在,使得实相不可见、不可说、不可取,只能证得。它和“虚相”是互存关系,隐藏在种种虚相之中,而只能通过看得见或者叫能感知的“相”来反观看不见的真相,这是唯一途径。...
无相即是将现象分析为诸多条件的结果,将其看作是由无数的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的,而没有一个固定的、永恒的实体。这也就是为什么佛教常说“一切皆空”。 无相的概念进一步揭示了一切现象的虚幻性和相对性。传统的观念认为事物有自性,有固定的存在。然而,佛陀通过无相的概念指出,一切现象都是在条件和因缘的作用...
无相是指没有固定形象或形象不显的意思。1. 无相的基本概念:无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通常用来描述事物的本质或内在特征。它表示一种超越固定形象或表象的状态,强调了事物的无常性和变化性。2. 无相在佛教中的应用:在佛教中,无相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摆脱对外在形象的执着,认识到所有现象...
在古代文献中,“无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首先,在《左传·僖公十五年》中提到:“《归妹》之《睽》,犹无相也。”这里的“无相”是指没有扶助之意,杜预进一步解释说:“相,助也。”这表明在古代,“无相”意味着没有帮助或扶持。其次,在佛教语境中,“无相”与“有相”相对。它指的是...
无相的意思是:没有相貌或形象,形容人或事物没有任何特征或特点。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无相是指没有特定的外貌或特征,既没有相貌也没有形象。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没有任何特征或特点,无法被辨认或区分。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无相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多种场景,例如形容某...
简单归纳就是"禅天无欲,声闻无我,菩萨无相。"谓证“欲空”。破除对世间诸欲的执着,这对修行人来说是绕不过的一道坎,是修行人的基础法门。这个无欲主要是指破除对世间诸欲,例如财色名食睡等的染着。其中破除淫欲又最为关键。《四十二章经》说:“人怀爱欲,不见道者。”《楞严经》说:“淫心不除...
有相,指的是世间万物中可见、可触、有形体的存在,这些事物因其独特的形态和特质,能够与周围环境有所区别。这种"有相"也被称作"有为法",因为它涉及到事物的生成、变化和发展过程。无相则是相对"有相"而言的,它并非指没有物质形态,而是超越了常规的形体和概念范畴。无相有时候被视为"空"的...
“无相”是《坛经》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如何破除诸相,是禅宗修行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首先认清万法诸相的本性是十分有必要的。《坛经》对“无相为体”的解释是:对外超越一切形相,就是无相;只要能超越形相,本性清净,就是以无相为本体。这里的“无相”,也是用来说明自性的寂然清净的状态,也就是说,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