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论如果在修辞学上,就称之它为一种辟易法,它是一种辟易法的使用方法。换言之,无我并不是我们一般人所了解的没有我,不是那个意思。如果是依照我们一般人看中文,无就是没有,所以无我就是没有我。可是佛法在这边用了无我论,祂不是我们一般人所了解的没有我。我们先来看看我到底是什么意思?从小到...
所以,从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都认为,只要能了悟“无我”的道理,断除“我”的执着,就能超脱生死烦恼,证得涅槃寂静。如说:“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杂阿含经》卷四十七)“所信至教,皆毁我见,称赞无我。言无我见,能证涅槃,执著我见,沉沦生死。”(《成唯识论》卷第一) 佛教从有情众生的...
这是指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无我论。其要义在于:主张“无私”、“无为”,服从自然大道。为此,就要消除自我的欲望,即放弃和消除世俗的一切知巧,把人的一己小我的主宰意识降到最低限度。这样我就不成其为我了,人我关系也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人我关系。对于自我本身来说,只是服从自然大道,他...
无我论是以缘起论和无常论为依据,阐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体。佛经的“诸法无我”包含有人无我,法无我两层意思。那什么是人无我?意思是人由五蕴假和合而成,没有常恒自在的主体。佛教的五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合称四蕴,统称为名。名色就是五蕴或物质和精神的总称,人就由五蕴和合...
世间一切都是缘起的,是各种条件的组合,并没有固定不变的特质,所以佛教属于“无我论”。佛教的三法印,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可能有些人会问:既然“无我”,那眼前这个会说会动的人是谁?难道这是不存在的吗?事实上,佛教要否定的“我”,并不是我们的色身,而是其他宗教所认为的、...
同样的,在这世间也有各种根器不同的人。有些人会了解这真理的,佛这才决定说法。﹝注一﹞无我论(或称灵魂非有论)是缘起论的推论,也是分析五蕴所得到的自然结果。﹝注二﹞在前文讨论第一圣谛(苦谛)的时候,已说明所谓众生或个人是由五蕴综合而成。
前面我们介绍了释迦牟尼佛生存的时代,以及他提出的无我论为什么那么可贵?因为我们了解了无我就知道一切都会改变,一切都不是常一主宰,这样子我们就会尊重每一位众生,我们就会对自己的生命很有把握。因为他是无常的,顺境来了,我们不会高兴的忘我,逆境来了,也不会垂头丧气,我们知道一切都会改变,改变只是好坏...
经量部的教义坚持原始佛教的无我论,认为个体的自我并非真实存在。世亲在其著作《俱舍论·破我品》中,针对犊子部的有我论进行了深入的批驳。在《破我品》中,世亲首先从“由于对自我固执,导致各种烦恼产生,使得三界轮回无法获得解脱”这一观点出发,对有我论的根基进行了质疑。犊子部主张个体自我(补...
第五届北京地区哲学研究生论坛简评无我论在原始佛教中的涵义吴林林(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 0 8 7 1)【内容摘要】“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一切皆苦” 是验证佛说真伪的“三法印” . “无我” 便是这三法印中重要的一环. 本文通过对“无我” 论的分析来评述无我论在原始佛学中的作用.【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