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惭心所 摘自: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 于凌波居士著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中随烦恼心所之一。无惭是惭之反,即没有羞恶之心,不顾本身人格尊严,拒绝贤人的教诲,不接受世间出世间善法。《成唯识论》曰:‘云何无惭,不顾自法,轻拒贤善为性,能障碍惭,生长恶行为业。谓于自法无所顾者,轻拒贤...
“无惭”是和前面的“惭”对立的。“不顾自法,轻拒贤善为性。能障于惭,生长恶行为业”,无惭无愧的人,一切恶都会造了。所以说,无惭无愧是最坏的东西。有惭愧心的人,他的善法会慢慢修上去。不顾自己的身份,也不顾法上的那些关系,自己学了法了,还要做这些坏事;明明受了五戒,还要犯五戒;明明受了八戒,...
与无惭一起生起的心被称为「无耻的心」,以此为恶者被称为「无耻的人」。 十四不善心所之三——无愧 少了道德畏惧,就是不害怕【为恶】的无愧。 换句话说,无愧意为缺乏道德上的畏惧。 恶行就像无遮盖的火焰。无愧就像是飞蛾。 事实上无遮盖的火焰是非常可怕的。但是,飞蛾不认为无遮盖的火焰很可怕,而且不...
不善心所一共有14种,可以分为几种:第一是通一切不善心的心所。也就是说在一切的不善心当中都存在的,都会生起的四种心所,这四种心所即痴、无惭、无愧和掉举。接着的10种,它是依情况而生起的,我们称为杂不善心所。在这些心所当中,它又可以分为几类:其中的贪、邪见和慢这三种,属于贪因的心所;瞋、嫉...
凡是不善的心,都有这两个心所——无惭无愧,有了无惭无愧,什么坏事都会做。那么也反过来说,凡是不是好心里边,不善的心里边,都有这两个坏家伙在里边。都是它们捣蛋了,才去做不善,如果有惭愧的话,坏事不敢做了,正因为没有惭愧,他肆无忌惮,就可以做不善。这个不善,我们知道,不是染污了,前面大烦恼地法...
第一是通一切不善心的心所。也就是说在一切的不善心当中都存在的,都会生起的四种心所,这四种心所即痴、无惭、无愧和掉举。接着的10种,它是依情况而生起的,我们称为杂不善心所。在这些心所当中,它又可以分为几类:其中的贪、邪见和慢这三种,属于贪因的心所;瞋、嫉、悭、恶作这四种心所,属于嗔因的心...
在修vipassanà的阶段,我们仍然也要观照这种苦受也是无常、苦、无我的。所以这个是属于没有物染,就是我们为了出离对欲乐、对这个世间的贪著而产生的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这是没有物染的。 然后是心念处,心念处依照究竟法来分,只是一种。但是,在这部经典里面,又有另外一种分法,就是依照八种分法来分...
rén yú wù wài mò róng xīn , míng jiào wú cán wǒ suǒ xīn 。 小提示:"人于物外莫容心,名教无惭我所歆。"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物外:物外wùwài世外;世俗之外飘然物外。 名教:名分与教化。指以儒家所定的名分与伦常道德为准则的礼法。 小提示:"人于物外莫容...
可以摄为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根本烦恼,再摄即是贪、瞋、痴三毒心。善念:法相宗所云十一个善心所(信、精进、惭、愧、无贪、无瞋、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皆属善念。摄为无贪、无瞋、无痴。若无贪、瞋、痴,何须戒、定、慧,一心清净、寂静永安。如是清净自性中,本来具足,恒沙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