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设置“企业宁静日”,在规定时间内政府机关不得上门;还有地方推出“预约制”调研,企业可拒绝过于频繁的政府调研……近年来,各地在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过程中,降低对经营主体的不必要“打扰”已成为一种共识。比如,入选十大案例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综合监管改革营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法治化营商环...
这有一个闭店风险的监测模型,亮红灯的企业差不多有3000多家,拿到这个数据以后,市场监管部门会第一时间跟属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过去,让他们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执法检查,去降低异常闭店的风险。
为何要推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法治化营商环境”?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既要“无事不扰”的“不去打扰”,也需要“无处不在”的该监管还得监管,这就需要把握好“无事不扰”和“无处不在”的关系以及分寸。“无事不扰”应成为营商环境常态。在传统的执法模式中,企业常常因为过多的...
一些地方设置“企业宁静日”,在规定时间内政府机关不得上门;还有地方推出“预约制”调研,企业可拒绝过于频繁的政府调研……近年来,各地在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过程中,降低对经营主体的不必要“打扰”已成为一种共识。比如,入选十大案例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综合监管改革营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法治化营商环境案...
2022年起,北京经开区落实北京市统一部署,全面构建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通过监管流程再造、科技赋能、延伸服务等改革举措,着力营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今年3月以来,北京经开区推动改革走向深入,完成对首批1841家企业分类分级评价,并实施差异化监管;统筹监管执法部门对企业实行“综合查一次”...
8月13日下午,黄浦区2024年“政府开放月”主题活动暨“为民办实事 助企促发展”公众面对面活动在黄浦区政务服务中心举行。活动上,区市场监管局解读了黄浦区跨部门综合监管改革项目——“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新型监管模式。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 综合监管改革背景?涉企行政检查,一直是市场主体甚至广大群众普遍...
一些地方设置“企业宁静日”,在规定时间内政府机关不得上门;还有地方推出“预约制”调研,企业可拒绝过于频繁的政府调研……近年来,各地在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过程中,降低对经营主体的不必要“打扰”已成为一种共识。比如,入选十大案例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综合监管改革营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法治化营商环境...
“无事不扰”,就是不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让企业心无旁骛发展主业。多头执法、职权交叉、监管碎片化等问题,曾是困扰一些企业生产经营的痛点。比如在一些地方,有企业反映,不同部门存在“车轮战”式登门检查,有的检查形式大于内容,甚至只是拍照“打个卡”。对企业来说,这些检查会牵扯企业不少精力,因为迎检一般要安排...
“按照‘无事不扰、有事必到’原则,执法人员会分析核实相关情况,研判是否需要到现场。”北京经开区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执法处处长刘洁丽说。 生物医药产业是北京经开区的主导产业之一。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监管事项多,近5000家生物医药企业,既是北京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日常监管的重要对象。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经开区”)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依托“一支队伍管执法”体制优势,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实行监管流程再造,全力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