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作戒体成就善行功德,凝聚为成佛的种子。由这个种子不断熏习我们的妄心,就自然地生起止恶、防非、修善的功能作用。戒体是非常神妙的,这个菩萨戒的戒体直至成佛,都会跟随我们,它的作用是尽未来际的,不像声闻教是尽形寿。声闻教的戒体,是随着这一期生命的终结而消失。菩萨戒的戒体是一得永得,伴...
恒常相续:无作戒体一旦生起,就不假身口意之造作而恒常相续。这与作戒(即受戒时如法动作之身、口、意三业)不同,作戒于身口意动作止息之时亦随之而灭,而无作戒则能在一生中持续存在。 防非止恶:无作戒体具有防非止恶的功能。它对外境外缘而言,能够防止我们做出不善的行为,保护我们的修行不受干扰。 非色...
作戒,谓受戒时如法动作之身、口、意三业,即可见闻之业体;无作戒,谓依此时作戒之缘而生于身中不可见闻之业体。此业体初发之缘,虽由身口意之动作(即作戒),而一旦生起,则不假身口意之造作,而恒常相续,故称为无作。作戒于身口意动作止息之时亦随之而灭,无作戒则一生之中恒常相续,具有防非止恶之...
“无作戒体”之义,请..《李炳南彿敩问答类编》答:作者,动作也。戒体者,因戒所得之防恶功能也。受戒时如法动作之三业,可得见闻者,谓有作戒体。反之,受戒时,全身因之起有一种特别变化,外表虽不得见闻,而确有其防恶功能,相续存在者
戒体有二、一作戒,二无作戒,作戒者,谓受戒时如法动作身口意三业,可见闻之业体。无作戒者,谓依此时作戒之缘而生于身中不可见闻之业体。此业体初发之缘,虽由身口意动作(即作戒),而一旦生了,则不假身口意之造作,恒常相续,故称为无作。作戒于身口动作息时亦灭,而无作戒则一生之中常相续而发防...
【无作戒体八种】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子题:作俱无作、形俱无作、要 期无作、异缘无作、助缘无作、事在无作、从用无作、随心无作,羯磨疏‧诸戒受法篇:「通叙诸业,依多论中,大纲有八:一者作俱无作。随作善恶起身口顷,即有业相随作同生。作休业止,能牵于后。不由起心,任运相感,故即号曰作俱...
又作表戒与无表戒、教戒与无教戒。(一)作戒,依诸种表业而受戒。(二)无作戒,为已受戒而身得戒体。[南本涅盘经卷三十二、大乘义章卷十]
无作戒体的“无作”,就是不加造作、无为、无漏、无依、无著的本源自性,它能任运发挥作用。这和大乘佛法所讲慈善根力的无作妙用,包括八地以上菩萨显现的无作妙用是相通的。有了这个本源的自性,这个戒体自然而然地止恶行善。如果没有这个戒体,逢境遇缘,烦恼来时,就会做坏事、起恶行;有了这个戒体,就能够任运...
第一句“一发续现”,无作戒体一旦发动起来,其力量会相续地现前。就是说只要一得到戒体,且没有被破坏掉的话,它都会恒常地起现行。不管在睡觉、放逸,或是提起正念的时候,这个戒体都会恒常、任运地起现行。 所以为什么一个持五戒的人,他拜佛的功德,远远超过一个只受三归依的人?就是因为这个戒体是“一发续现”...
意思为:谓用不着什么作为,心体上自然就有清净戒的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