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之后就自在,随缘,随缘妙用,妙用就是不执著。 这就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法性,性都从体上讲的,哲学里面讲从本体上说的;一切法的体性,一切法是现象,它的体性就是无为法身,就是万法的实相、真相,也叫它做法性。「法性即是真如」,法性常常跟真如连在一起,法性就是真如,真如就是法性。真如两个字把法...
关键字: 摘自:佛学大词典 又作无为法性身。即无为之佛之本体。法身,即无形无色,遍满宇宙,显绝对真理之佛身。因佛所证之法身湛然寂静,离一切因缘造作,故称无为法身。[金刚仙论卷二、净土论注卷下]更多:https://www.bmcx.com/ 接口调用|联系我们
无为法身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佛所证之法身湛然寂静,离因缘之造作,故云无为。净土论注下曰:‘无为法身者法性身也。法性寂灭故法身无相也。无相故能无不相。’更多:https://www.bmcx.com/ 接口调用|联系我们...
无为法身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即法性身,因法性身寂灭无为。更多:https://www.bmcx.com/ 接口调用|联系我们
佛号即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1 原文 观察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功德成就,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 ——天亲菩萨《往生论》 2 译文 正念观察庄严西方极乐世界的功德成就(十...
它代表着超越世俗、洞悉万物本质的智慧,同时也是无为法身的一种体现。在佛教中,菩提被视为修行者追求的最高境界,象征着圆满、纯粹与超越。通过修行,人们可以逐渐领悟菩提的深意,实现自我超越与解脱。【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安乐并非源于自身的追求,而是通过无染清净的心境得以...
清净是相对于娑婆世界的执着、我执而言,平等、清净,本性是这种清净相,不是这种污染相执着的相,所以说清净平等无为正觉。 居士:那跟“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有没有区别呢? 常敏法师:没有区别。虚无之身无极之体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就像《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种清净平等法身、...
慈法法师超话“无为法身者,法性身也。法性寂灭,故法身无相也。无相故能无不相。”如月亮本身不知自相,其光明周遍照耀。露水中的月亮、水盆中的月亮有相,它就取这个相,取相的时候才知道是月亮。但月亮本体不用取相。取相就不名圆满相了,所以实相无相。这是喻说,可以有相似的感受。“故能无不相”,如月亮...
阿弥陀佛的名号跟世间的名字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名字是能显法性之体的。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中就谈到极乐世界三类二十九种庄严,就“入一法句”。二十九种庄严是广,一法句是略。一法句即清净句,清净句即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就是实相的表达。真...
「无为法身即实相」,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无为法身。自性所生所现,八识所变,这里头千变万化那是识的作用,大乘教里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随着你的念头在变,千变万化,没有止境。这些道理,我们初学的时候也很困惑,怎么会没有止境?我想了很久,想到什么?小时候玩的万花筒。他们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