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行持 摘自:佛学大词典 指最上、最殊胜之修行。即于修行佛道时,日夜六时皆勤勤恳恳,精进无间,而无一刻之中断,即称无上行持。[正法眼藏行持]更多:https://www.bmcx.com/
-, 视频播放量 4234、弹幕量 2、点赞数 242、投硬币枚数 65、收藏人数 399、转发人数 18, 视频作者 真一先生讲经典, 作者简介 经典阅读者文明关注者文化传播者致力于研究文明的交会,探索经典背后的深层底蕴感谢您的关注详细课程咨询请私信!,相关视频:《高上玉皇心
人有顿有渐,即有利根和钝根、上根和下根的区别,但法无两样。“迷悟有殊,见有迟疾”,人的智慧高下不一样,迷悟的程度,见道的迟早、机缘也不一样。“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这两个实际上是一样的,迷人念佛求生于彼,他念的时候,也有信愿行,悟人自净其心并不是说就不念佛。二者的区别主要在...
如何行持才算真修行呢?不只是上座用功,下座做事对人讲话,任何起心动念,无不知晓此念属何心所,或贪或嗔,念念清楚,然后念念托空,随念布施,这就是舍,也是内布施。修行若只一味在禅堂打坐修行,不晓得觉察念头,都随无明妄想而去,不知舍念,不知三际托空,一天愁眉苦脸,怎么称得上是修行人呢?那是魔障道中人,面...
而且他是为别人走,不是为自己走,他要给你们证明:“我一个残疾人能行般舟,希望你们这些健康人好好地珍惜般舟,好好地行持般舟,好好在般舟当中得无上的利益!”是名演圆,身残心不残,心地圆满!所以他是没有反复的,太坚强了!不是一般的坚强。当然,还有很多的案例。我就讲,这个是知见问题,也是知见问题啊!
成道的因缘,不在所学的教理多寡,而是在受用行持上。般特比丘虽然只懂得一首偈子,但是他一心虔敬受持,自然能够心领神会,当下身口意三业清净如雨后天霁。反观世人学佛,虽强记多闻,却不能时时观照思惟,在行住坐卧中精进落实,只不过将佛法当成世间知识学习,所以无法受用。’于是佛陀为大众说了一首偈语: ‘虽诵千章...
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陵于是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
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
二十种徒劳行凡修行者,皆希冀能圆满福德智慧资粮,证得无上成就,因此以多种不同之方式修行,然若行持稍有偏差或不得深入要领之修行,则易毁掉善根福田,破坏圆满菩提道。因此,当下将莲花生大师所示之二十种徒劳法略释一二。这是十方诸佛菩萨都非常赞敬的法条,故望各自虔诚领受!二十种徒劳修法包括如下:一、不摒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