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节 [ máo jié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máo jié ] 1.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以牦牛尾为饰,用作信物。 2.古代镇守一方的军政长官所拥有的节。 3.指仙人所执紫毛或青毛之节。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原来,所持之“节”的正式名称叫旄节,是类似于杖的棍状物。汉代的旄节,乃是由柄长八尺的竹子制成,在节的上端,用旄牛尾编成三重流苏,此所谓“取象竹节”。受节之人只要持有了这个节,即是肩负帝王的使命,“卧起操持”,须臾不可离身。据《后汉书·孔融传》,东汉初平三年(192),太傅马日磾(?-194...
旄节: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旌节是指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后借以泛指信符,唐制中,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行则建节,树六纛,亦借指节度使,军权。旌节包括门旗二面、龙虎旌一面、节一支、麾枪二支、豹尾二支,共八件。节用金铜叶做成,旗用九幅红绸制作,其上装有涂金、...
汉画像石和北朝壁画中,屡见旄节的形象。从图像观察,彼时旄节有两节、三节和六节的不同。河南南阳刘洼汉墓出土的门吏画像石,执两节旄节;四川南溪一号石棺上的拜谒画像,前行者亦执两节旄节;安徽宿州出土的熹平三年河伯出行、宴乐、纺织画像石所刻之出行图,有两人执两节旄节;南阳草店汉墓出土的门吏画像石,执三...
旄节,汉语词语,拼音为máo jié,特指古代使臣出使时所持的符节。这种符节通常作为国家的信物和使臣身份的象征,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重要性。二、用途与象征 信物功能:旄节作为使臣出使时的信物,代表着使臣的身份和国家的权威。它使得使臣在外交活动中能够代表国家进行正式的交流和谈判。镇守象征:除了...
旄节又称为旄旗,是一种古代中国的羽毛装饰品。旄节由长达两米的红、黄、白三色羽毛制成,装饰在竹竿上张扬飘荡。在古代,旄节是一种高贵的礼仪品,只有特定的官员或军队才有资格使用。旄节通常会配合吹奏鼓乐和歌颂赞美的音乐,在仪式和庆典上使用。旄节代表着尊贵、荣誉和权威,是中国古代文明文化...
苏武手里一直握着那根代表汉朝的旄节,无论日子多艰难,都没把旄节放下。在北海边,苏武孤苦伶仃,吃了上顿没下顿,时常要去挖野菜、抓野鼠来充饥。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旄节上的毛都掉光了,可苏武对汉朝的忠心一点儿都没变。 一直到后来,汉朝和匈奴关系缓和,汉朝使者来匈奴要人,匈奴人还想隐瞒苏武的下落...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旄节是中国古代军队中用来标志指挥位置和方向的一种旗帜。旄节由长竿和彩旗组成,通常在军队中高悬,以示威严和权威。这个成语比喻某个事物或人物具有特定的标志性或代表性。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个事物或人物具有显著的标志性或代表性的情况。例如,可以用于形容某个...
旄节:máo jié渑池:miǎn chí刎颈之交:wěn jǐng zhī jiāo鼓瑟:gǔ sè佯攻:yáng gōng单于:chán yú琴瑟和谐:qín sè hé xié弹劾:tán hé合契:hé qì斧钺汤镬:fǔ yuè tāng huò A【解析】【分析】考查河流补给形式。【详解】“天上来”说明水源来自于天空,属于雨水补给,即大气降水是黄河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