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设足论 摘自:佛学大词典 梵名Prajn~a^pti -pa^da 。小乘有部根本论藏之六足论之一。全称阿毗达磨施设足论。唐玄奘三藏译出六论中之五部,尚未译及此论便止。旧译俱舍论卷一以下名此论为分别假名论,旧译婆沙论亦往往有所引用。北宋法护等所译之施设论七卷,即此论之节译本。施设足论之完整本,今唯...
传统的六足论中有一部名为《施设论》的著作,但早期的译本在宋代才被翻译,且译者姓名未知,文本内容也不完整,因此学术界通常将其排除在六论之外。然而,通过现代学者依据西藏译本进行校对,我们发现这个译本实际上是《施设论》的原始版本,尽管西藏译本本身也只有三品,而旧译本仅涵盖其中一品。据《智论...
因施设门第十四 问曰:有何分量,知天降雨? 答:有八种云,彼第一云,高一由旬半,第二云,高五俱卢舍,第三云,高一由旬量,第四云,高三俱卢舍第五云,高半由旬量,第六云,高一俱卢舍,第七云,高半俱卢舍,第八云,高俱卢舍中四分之一,诸云住已,天雨不雨,其复不定。 又问:何因劫初时人,乘云高起一由旬...
又问:何因有一类果,足其嘉味,一类无味? 答:有一类果,味为火损,其果无味,有一类果,不为火损,其果有味,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余诸花果色香味等,有无亦然。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十一 总说颂曰: 佛世尊及声闻众 化人所食四大种 隐没烟及火炽然 最后如空无表现 又问:何因佛世尊者,善能化彼所化之人...
乃知译本即六论中《施设》原文略出。盖西藏译文三品,已不完全,旧译又只有一品也。《智论》卷二说此论从《楼炭经》出,是目干连作,即指今论第一品《世间施设》而言,其余品或又为后人所续矣。论文亦非阿毗达磨体裁,但包罗极富,阿毗达磨所难摄者皆有论列,故有部极重视之。
鸠摩罗什在疏勒的第一个冬天除了继续学习阿毗昙以外,还学习了 “说一切有部”的根本经典“六足论”,即《集异门足论》《法蕴足论》《施设足论》《识身足论》《品类足论》《界身足论》六部经论。鸠摩罗什还广泛地学习了庞杂的外道学问。 这些学问主要有三类,一是各种经论,类似于我国古代的“子书”,即论辩观点...
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安石性强技,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
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日:“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八之一 总说颂: 先际秽气及坚重 秽气上风而飘散 充满出息入息俱 昼夜鱼龟陆中等 如佛所说,佛告诸苾刍言:“汝诸苾刍,不能了知先际,皆因有、爱二法;于先际中,若无有、爱,即后无所起。若能了知如是法者,即自思惟:于后际法,有、爱为缘为有相续不了知邪,为无相续邪?或有答...
乾隆藏-大乘华严部 乾隆藏-大乘论 乾隆藏-大乘律 乾隆藏-大乘涅槃部 乾隆藏-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 乾隆藏-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 乾隆藏-宋元续入藏诸论 乾隆藏-西土圣贤撰集 乾隆藏-小乘阿含部 乾隆藏-小乘单译经 乾隆藏-小乘论 乾隆藏-小乘律小说: 神怪小说 历史演义小说 英雄传奇小说 世情小说 谴责小说 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