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利芬是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军事思想的继承者。他的作战思想对两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均有影响,对德国军事界的影响尤为深远。施利芬著有《坎尼战》《统帅》和《现代战争》等军事著作。施利芬的军事思想和战略计划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现代军事理论和实践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
然而,施利芬并没有完全遵循毛奇的战略思想。毛奇坚持军事分析的精确,但也总是调整其战略思想以适应国家的外交精神。他和俾斯麦在政策上有何不同,但彼此开诚布公。然而施利芬对外交事务不感兴趣,他只相信力量第一。由于年轻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缺乏判断力,抛弃了俾斯麦于1890年与俄国签订的再保险条约。因而条约失效后,...
施利芬对于比利时在列日和那慕尔针对德国设的据点感到愤怒,他指责它的存在旨在“阻止德国侵入其领土,但它对比法边境却不设防”,至于比利时为什么担心德国而不担心法国的原因,施利芬佯作不知。在“施利芬计划”中,施利芬假想法军会首先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因为这两个地方在普法战争中被割让给了德国,法国人对此...
“施利芬计划”的核心是,集中强大兵力于西线,通过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从侧翼包围法国,采用歼灭战,闪电战的战略,先发制人,一举彻底打败法国,然后挥戈东向,对付俄国,迫其缔结和约。 1913年,80岁的施里芬去世; 临终时仍一再叮嘱:“仗是一定要打的,只要确保右翼强大就行。” ...
施利芬计划右翼部队借道比利时,进而直接进入法国,而后右翼部队开始进行纵深穿插进攻。用右翼部队分兵十个师为枢纽,剩余右翼部队像一个旋转门一样横扫法国腹地,消灭法军有生力量,并完成对巴黎的三面合围,并在战争爆发第39天时,一举拿下巴黎,进而逼迫法国投降。而后在集中力量对抗俄国。我认为这个计划从表面看似乎...
施利芬,德国著名将帅。他是一个将门之子,其父曾是普鲁士军队的一位少将。施利芬自幼勤奋好学,苦读经史。由于受父亲的影响, 他从小就立志从军, 之后考入军校,20岁毕业后,即成为一名年轻的军官。在著名的萨多瓦战役中,普军在毛奇的指挥下,连战连捷,将23万奥军击败,取得了普奥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施利芬在这次...
施利芬在1906年他退休之年完成的那份计划中,分配八分之七的兵力以六周时间击溃法国,而以八分之一兵力守卫东部国境抗击俄国,直至大部分军队可以调过来迎击这个居于第二位的敌人。他之选择法国作为打击的第一个敌人,是由于俄国有广无穷尽的纵深,只要不断后撤,让德国人像拿破仑那样陷入一个漫无止境的战役,就可...
施利芬目前担任杭州富阳诚兴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时担任杭州富阳天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监事,杭州富阳诚兴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二、施利芬投资情况:施利芬目前是杭州富阳诚兴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直接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100%;目前施利芬投资杭州富阳诚兴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最终收益股份为...
德国入侵低地国家和法国的作战计划代号为“黄色”方案(Case Yellow),预定在1939年11月实施,但因为天气恶劣、准备不足而推迟到1940年。最初的“黄色”方案几乎是一战时期著名的“施利芬”计划(Operation Schlieffen)的翻版。德军将组成三个集团军群:伦德斯泰特上将的A集团军群、博克上将的B集团军群和李布上将的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