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辨治经验 治疗头痛首先要辨清头痛的性质,如掣痛、跳痛、胀痛、灼痛,伴有口苦、目赤、肋痛者,多为阳亢或风火所致;头部重痛,伴呕吐、胸闷、舌舌苔腻者,多为痰湿内蕴;头部冷感,伴畏寒、肢冷、遇寒加重者,多为阳虚或寒凝;头部刺痛,固定不移,伴有头部...
方用麻杏甘石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味,处方:苇根30克,冬瓜仁30克,生薏苡仁30克,桃仁10克,桑白皮15克,瓜蒌皮15克,桔梗12克,麻黄10克,石膏30克,茯苓15,杏仁10,甘草10克。方中千金苇茎汤清肺化痰,逐瘀排脓;加茯苓、杏仁、甘草为《金匮要略》的茯苓杏仁甘草汤,能宣肺化痰、止咳...
肉身千年不腐,与修行的道行有关,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六祖惠能的肉身之所以能够保持这么久,乃是采用了中国独特的造像技术,夹纻法,实际上是从印度传来的"木乃伊"制造技术,六祖惠能的肉身是一具坐式木乃伊,制作人则是惠能的弟子方辨。在惠能大师圆寂前,就进入准备状态,身着袈裟,打坐入定,不吃不喝,使体内...
若通身水肿,大小便不利,脉来浮滑,其人体力不衰者,可用疏凿饮子外散内利,驱逐水气之邪,其方为:椒目、赤小豆、槟榔、商陆、木通、羌活、秦艽、大腹皮、茯苓皮、泽泻。2.4 攻补兼施,行气利水法 若水湿之邪浸渍肌肤,壅滞不行,以致肢体浮肿;水湿内聚,三焦决渎失司,膀胱气化失常,所以小便短少;水湿...
或咽痛,或腰痛,或牙痛,遇冷加剧;口不干渴,或口水多、发热而不喜喝水,或鼻流清涕而不觉,或痰液清稀,小便清长等;脉重取方得,但沉而不弱,或脉沉紧,或沉细,或沉迟缓,或微细;发病大多有暴感风寒或饮食生冷等诱因,特别是经期、房事后、大汗以后,其发病呈突发性,如突发腰腹痛、暴哑、暴聋、暴盲、暴痿等...
先辨六经定主向,阴阳表里虚实清。次寻方证最难对,沥血呕心功乃成。尚有病机繁且变,病合病并常相行。局皮整体勿相忘,整体得调疹得平。无证奈何难辨识,须责四诊未曾精。通神最是圆机法,独运匠心效可惊。第一 欲取经方治皮病,伤寒仲景未言明 我们翻开《伤寒论》、《金匮要略》,真正在条文中提到用...
经方辨治感冒 经方辨治感冒 感冒,又俗称“伤风”,多见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鼻、鼻窦、咽、喉、扁桃体等炎症)多为病毒所致,包括普通感冒、流感、SARS、甲型H1N1等。感冒之名何时形成尚无确论,一般教科书说始于北宋,系指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诸风》引《和剂局方》之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
方证辨解 从通脉四逆汤的原方进行分析,实际上就是四逆汤加量。但它与四逆汤证所不同的是,证见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里寒外热,脉微欲绝。 这说明虚阳向外跑了,其他地方都是一派虚寒,而脸是红的,这个是虚阳被里寒逼于上,是出现了真寒假热之象,见到了戴阳的现象。
【辨证要点】病见桂枝汤证,又见痉挛拘急症状,口渴、脉沉者,可辨为本方证。七、桂枝加黄芪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汗出恶风、不渴者,即表虚不固甚者宜用本方治之。八、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汗出恶风、汗色黄粘、口渴者本方主之。九、桂枝加附子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
经方辨治八型失眠 经方在治疗失眠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酸枣仁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栀子豉汤、百合类方等均明确提出能治疗“不得眠”“不得安”“欲卧不能卧”等失眠症状。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逐步认识并掌握了经方治疗失眠的技巧和要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