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诗选:方学渐《浮山》(二首) #安徽浮山 #方学渐 #诗词 - 枞川文汇于2024073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8447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位于铜陵市枞阳县义津镇高升村的方园,记录着方氏的家教流传。铜陵市铜文化研究会会长吴笛介绍:五十多岁时,方学渐进京参加廷试。考完回家途中,看到儿子方大镇审理案件时有条不紊、公平正直,心里高兴,动了专心回乡倡学、著书立说的念头。 随后方学渐创办了桐川会馆。会馆堂屋门额题有“崇实”二字,标示自己“剖击一切...
万历三十二年(1604),方学渐辑《心学宗》完稿,万历三十六年(1608),“先生(方学渐)之子鲁岳公(方大镇)来按我吴”,拜访东林诸君,拿出父亲的书稿相为示阅,当顾宪成、高攀龙、史孟麟诸君看着书中别具一格的新知新解的言论时,大为赞叹,颇为兴奋,他们不但为书题序,赠“同心之言”,而且还大力襄助《心学宗》等著作的刊...
历史知识> 方学渐 明桐城(今属安徽)人,字达卿,号本庵。方以智曾祖。任诸生祭酒二十余年。后弃官,从事讲学。年七十余,犹与顾宪成、高攀龙等会讲于无锡东林书院。尝受学于耿定理。以心学为宗,谓“心外无理,心外无天,一时尽心,则一时见性天;一事尽心,则一事见性天;无时无处不尽心,则无时无处不见性天。
方学渐自幼熟读经史,十岁便展现出文学才华。12岁丧父后,他以“立品、读书、择友”为人生准则,勤奋自励,学识超群。尽管汉阳张甑山对他赞赏有加,甚至欲推荐他参加科举,但方学渐并未因此轻易接受,他坚持自我,拒绝因人得利,说:“吾不为也。”他与邹东郭、吕新吾等名士交往,学术造诣日益深厚,长...
大方家墩原名杨庄,明·嘉靖年间,方学渐家族原居住在浮山,后又迁居义津到小李庄,因方氏族丁兴旺,资财丰盈,到方学渐这一代,就从小李庄迁出,到枞阳镇买下了杨庄。方学渐和方苞在族谱上是同一远祖的一脉,后来远祖儿子多,又另立了房头,到了明代,他们基本上已分支...
方学渐,字达卿,号本庵,生于1539年,逝于1615年,是安徽桐城的著名学者。他被誉为明代中叶桐城学派的奠基人和东林党的领袖。方学渐早年以诸生身份担任祭酒,虽曾领乡荐,但他选择放弃仕途,专注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他是何唐之后桐城地区教育和学术复兴的重要人物,尤其倡导实学,力图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
方以智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家学渊源,曾祖父方学渐、祖父方大镇、父亲方孔炤皆“易学”大儒,除曾祖父未仕外,其余均以进士及第后在朝中为官。方以智传承家学,主张中西合壁,儒道释三教合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存世作品数十种,涉及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方以智青少年时决心以襄抚明朝中兴为己任,表示要“挹东海之...
方学渐《辅仁会馆碑记》 桐川三老之方学渐(1540——1615年)是时人称布衣鸿儒,为辅仁会馆作《辅仁会馆碑记》 : “枞阳辅仁会馆,童静斋先生讲学之所也。其地襟江带河,在桐邑之东百二十里,旧为县,陶士行尝为枞阳令。及县徙桐城而枞阳为镇,商贾辏聚,多奇民頞瞬而目语其间,植行谊功,文学之士往往有之,而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