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重识”方大曾的是摄影史学家陈申先生,他也是《中国摄影史》的作者。80年代末,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认识了方澄敏,在胡同深处,他第一次看到了那个装着方大曾一生的底片的木盒。 随后的1993年,阮义忠在北京看到了方大曾作品的样片,他这样感叹道: 他的构图完美极了,对瞬间的掌握也无可挑剔!他看事情的方式直...
方大曾的确是不惧艰险的。今天,人们能从方大曾留下的自拍照中看到多张他攀登在高处的形象——在塔吊上、天梯上、山顶上,这个年轻人似乎总想站到更高的地方。年少时就爱冒险的方大曾。(选自冯雪松著《珍藏方大曾》 新世界出版社)这种被母亲评价为“爱冒险”的性格,伴随思想的成熟与时局的牵引,使方大曾注定走在...
1935年,方大曾镜头里的百姓生活,你愿意回到那个年代吗?本组图片出自著名摄影师方大曾之手,1935年,他带着雨伞、毛毯、背包和照相机,风餐露宿行走在平津及冀、晋、察、绥一带,拍摄了大量照片,生动记录的民国时期普通百姓的艰难生活。一名男子坐在长城的断墙上守着小古董摊,一边抽着烟袋。既然敢在这里摆摊,...
为了粉碎日军的如意算盘,中国守军与日本支持的德王等蒙古分裂分子进行了一场大战,史称绥远抗战。本组图片由著名摄影师方大曾拍摄于1936年。1936年冬天,方大曾站在老虎山上俯瞰集宁城的城墙和集市。集宁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早在金大定年间便已基本形成基本的城市格局。注意看南城墙外老虎山下的两根旗杆,那里是一座小土...
方大曾,1912 年 7 月 13 日出生于北平的外交官家庭。他的父亲方振东在外交部门工作,母亲朱理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家境殷实的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为日后的摄影之路和战地记者生涯奠定了基础。孩童时代的方大曾偶然接触到摄影,从此便爱上了这门艺术。母亲朱理为了支持他的爱好,用 7 块大洋为他买了一部相机。
央视纪录片导演冯雪松在研究小方的过程中,考证出方大曾1933年曾拍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出殡照。当时,方大曾正在中法大学经济系读书,同学称“他是共青团的活跃分子”。今天,“旧京图说”推出冯雪松先生关于李大钊殡仪照研究的最新文章,为您讲述照片背后的历史。01 小方是有组织的?1993年12月18日,将要...
今天是“卢沟桥事变”85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一位现场报道“卢沟桥事变”的记者方大曾失踪的第85年,在风华正茂的25岁,深入前线报道的小方和这个世界永远失联了。今年是冯雪松寻找小方的第23年,1999年,这位年轻的纪录片导演循着小方837张底片留下的蛛丝马迹,跋涉几千里,终于让名不见经传的战地记者方大曾被世人所知...
1936年,方大曾站在张家口清河桥头拍摄的一张照片,桥头醒目地立着一面察哈尔省政府的宣传牌,上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下面还有一行竖排字:诚诚恳恳你去实行。一个穿着制服的警察在桥头维持交通秩序。一年之后的1937年8月25日,侵华日军向张家口城区发起进攻,次日早晨,张家口即告沦陷。这是日军通过清河桥时的情景...
1936年,方大曾镜头里的河北唐山,民心涣散,“黄赌毒”横行 1936年,方大曾来到了大汉奸殷汝耕的治下河北唐山。此时的唐山,正属于“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伪政权的辖区,年轻的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下了他所看到的景象。1936的唐山火车站(今唐山南站)。1881年6月,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竣工通车,这条铁路全长只有10公里, ...
冯雪松:与方大曾同行 冯雪松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冯雪松追踪采写方大曾事迹座谈会发言摘编 寻找方大曾-记协座谈会 寻找一位记者 追寻一种精神 查昇年向保定展厅捐赠小方皮箱 BTV-书香北京:寻找方大曾 冯雪松拜访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 方大曾纪念室落成仪式暨纪念活动 - 保定方志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