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方伯谦这个人,在近代史上他可没少挨批评,很多人一提起来就觉得他啥也不是。但其实吧,他也不是一点优点都没有。济远舰,那可是北洋舰队里的七艘大将舰之一,能当上济远舰的舰长,官还做到了副将,二品大员,待遇跟总兵一样,这些头衔可不是随便谁都能拿的。所以说,方伯谦这人,也肯定不是个平庸之辈。
从80年代起,对于研究方伯谦问题进入新阶段,陈贞寿、黄国盛、谢必震在《方伯谦案新探》一文中,首次应用新发掘的《卢氏甲午前后杂记》, 并参证其他有关史籍, 在方伯谦案的一些关键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认定方伯谦被杀确系冤案。1991年9月, 福建八团体联合主办在福州举行的《甲午海战中之方伯谦问题学术研讨...
在近代史上,方伯谦是遭否定的,于许多人眼中,此人糟糕至极,然而实际上,他亦非毫无可取之处。济远为北洋舰队七艘主力舰中的一艘,能担任济远舰舰长,官至副将,位列二品,享有总兵待遇(领总兵衔),无论如何,方伯谦断非平庸之辈。在丰岛海战里,广乙沉没,高升被俘,操江亦被掳,唯有济远得以安然返航。方伯谦...
下令杀方的是北洋大臣李鸿章,应是杀一儆百之意,奏请军机处正式下令:“本月十八日开战时,自‘致远’冲锋击沉后,‘济远 ’管带副将方伯谦首先逃走,致将船伍牵乱,实属临阵退缩,著即行正法”。次日凌晨,方伯谦在旅顺黄金山下刑场上被丁汝昌卫兵杨发斩首,时年41岁。不知道当此时,方伯谦可曾想到高升号上的...
那么,方伯谦到底是冤杀还是真逃兵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历史资料和战斗细节。首先,从丰岛海战的情况来看,方伯谦挂白旗的行为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在战场上,投降是一种极其耻辱的行为,更何况是作为一名海军将领。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当时的实际情况。“济远”舰在遭遇日本舰队的袭击时,已经遭受了重创...
甲午海战后,在主力军舰集中停泊旅顺期间,北洋海军中发生了一桩成军以来史无前例的事件,即高级将领方伯谦因触犯军法而被处决。 方伯谦,字益堂,福建闽县人,1854 年出生,船政后学堂首届驾驶班内学堂学生,曾被派赴英国军舰见习留学。在北洋海军中,方伯谦以为人精明著称,他善于逢迎,在军事会议上,往往是发表议论最多、最...
1894年9月23号,朝廷给方伯谦下了个判决书,要把他斩立决。这下方伯谦傻了眼,赶忙到处找人帮忙说情,盼着能躲过这一劫。都到这地步了,还能有挽回的可能不?在把方伯谦收押之前,丁汝昌在旅顺海军公所问他话。可方伯谦死不承认,就是不认自己有罪,这把丁汝昌给气着了。丁汝昌跟方伯谦讲,这次和上次可不一样...
一百多年来,关于方伯谦的死,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有些人认为方伯谦确实是临阵脱逃,被杀也是罪有应得。有些人认为那是不得已的撤退,对当时情况而言,是权宜之计,而方伯谦则是含冤而死。特别是近年来,两种观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焦点一:“牵乱队伍”是谁之过?有人引用浅野正恭的《日清海战史》中“...
”22号方伯谦被撤职看押,23号“正法”通知下达,24号其在旅顺被斩。传统观点认为,此案事出“事实”,方伯谦是“罪在该杀”。原因有三:第一,激战正酣的时候离开,这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当时水师的相关制度,这就是“临阵逃亡,斩立决”。就算不谈“牵乱队伍”之事,被处决也是理所当然之事。第二,《卢氏...
第二天凌晨5时,方伯谦被押到旅顺黄金山下大船坞西面的刑场上。5时1刻,刽子手手起刀落,方伯谦人头落地,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时年41岁。方伯谦被斩后,举国欢腾,认为朝廷举措英明,方管带罪有应得。他的夫人却不以为然,进京告御状,说“方伯谦为人性情耿直,不会溜须拍马,说话太直讳,和丁汝昌是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