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热在新生儿中较常见。新生儿正常的体表温度为:肛温36.2℃~37.8℃,腋下温度36℃~37℃。当新生儿肛温超过37.8℃,腋温超过37℃时,即为新生儿发热。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感染性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和非感染性因素(新生儿脱水、环境温度高、母体因素)等有关。主要表现为异常...
新生儿发热可能是环境温度过高、脱水热、感染、捂热综合征、颅内病变等因素引起,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调整环境温度、补充水分、抗感染、散热、治疗原发病等。 1. 环境温度过高: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环境温度过高时,散热困难易导致发热。比如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包裹过厚等。应将新生儿转移至凉爽通风的...
新生儿发热通常可以采取测量体温、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节室内环境、药物治疗等措施进行处理。 1、测量体温 使用合适的体温计准确测量新生儿的体温,正常新生儿的腋下体温一般在36~37℃。同时,注意观察新生儿是否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哭闹不安、食欲减退、嗜睡、呕吐、腹泻等,以及面色、呼吸、皮肤颜色等,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新生儿发热日常 平时应如何监测病情? 症状监测:关注患儿体温变化、哭闹频率、进食情况、精神状况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并发症监测: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呕吐严重、呼吸减慢、昏迷等症状,如出现应及时就医。 平常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尽量多喂水,如糖水、维生素水、温开水等,保证体内水分充足。
新生儿发热的原因一般包括脱水、受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需对因处理。 1、脱水 如果新生儿体内缺乏水分支持,导致机体功能紊乱,从而会引起发热。此时需适当增加饮水量,尽量保证一天的饮水量在15ml左右。 2、受凉 若不注意保暖,导致寒凉入体,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其功能紊乱,可能会造成发热。因此需要根据天气变化,适...
新生儿发热治疗 明确病因是关键,针对发热症状多采用物理降温进行治疗,可缓解或消除发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新生儿应慎用药物;如物理降温无效或发热是由感染性疾病(化脓性脑膜炎等)引起的,医生根据病情判断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预后较好。 治疗目标 降低患儿体温,消除精神不振、不吃奶等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
新生儿发热中医治疗方法 1 、清热解表、凉血解毒 辛凉解表法、清热泻火法合用凉血解毒法,通过以上组合,使热邪由里达表,层层外出。营血热分透热转气、气热得以清解、表邪轻宣而出。具体用药上选用生姜、淡豆豉等轻宣风热;淡竹叶、芦竹根、龙胆草、栀子等清热泻火;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青黛等凉血解毒。
引起新生儿发热的原因有以下因素: 1.环境因素:当新生儿周围的环境温度过高:如新生儿包裹过严过多、住院患者暖箱温度及光疗箱温度设置过高、辐射床温控探头脱落等均可以引起新生儿体温迅速升高。 2.新生儿脱水热:多发生在生后3~4天正常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体温突然升高至39~40℃,宝宝多表现为烦躁不安、啼哭、面色潮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