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广东省“世界湿地日”暨红树林保护宣传活动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隆重举行。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Eidoreus haizhuensis Liu Li, 2024)。这一重大发现标志着海珠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也再次彰显了广州在生态修复和科研监测领域的卓越成效。2月16日,广东...
据悉,此次新物种是在2022年度 海珠湿地昆虫调查监测过程中发现 并以海珠命名 即“海珠微瓢虫”该成果已在国际期刊《Zootaxa》上发表 海珠微瓢虫 Eidoreus haizhuensis Liu & Li, 2024 注:A, 背面观(正模);B, 腹面观(副模);C, 侧面观(副模);D, 外生殖器(正模);E, 腹部腹板,腹面观;F, 腹...
鱼类新物种 龙州中华喀鳅 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与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等单位科研人员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一地下溶洞发现一种白色盲鱼,基于形态学与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结果,确认该鱼类为新物种,并以其发现地将其命名为“龙州中华喀鳅”。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发表。图为龙州...
据该文介绍,元丰五年,苏东坡在游览长江北段的赤壁矶后写下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千古绝句。千年之后的2024年,一个蜉蝣新物种于长江北段被发现。为了纪念这场跨越千年的缘分,该物种被命名为“苏轼无爪蜉”。评委会认为:“苏轼无爪蜉的发现,不仅在昆虫学上有着重要意义,也让我们得以更深入地...
这只正在水草中欢快爬行的生物体长约8厘米,背部为橘红色且带有黑色圆斑的生物,便是刚刚发现的新物种——黄岗山蝾螈。与同属其他物种相比,具有独属的色泽斑纹以及头部比例更长、背脊不明显等多种体表特征。科研团队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数据分析结果,证明该标本为不同于现有任何生物的独立物种。据专家介绍,...
截至目前,丹霞山已累计迎接了48个世界新物种的“落户”,其中包括24种植物、17种动物,以及7种菌物和微生物,共同编织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生物多样性画卷。向守护者致敬!甲虫界“迷你冠军”以陈姓命名 据贾凤龙教授介绍,此次发现的两个甲虫新种,皆是亲水性的小精灵,它们偏爱栖息在阴湿陡峭的崖壁之间。这两个新种...
我国南海发现鱼类新物种 据新华社电(记者许舜达)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在海南陵水至西沙群岛之间水深约200米的陆坡区域发现了鱼类新物种——幽灵方头鱼。这是首个由我国科研工作者发现的方头鱼科新物种,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动物学杂志《生物钥匙》上发表。论文第一...
2月16日,广东省“世界湿地日”暨红树林保护宣传活动正式发布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Eidoreus haizhuensis Liu&Li,2024)。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发现此科及物种。记者了解到,此次新物种是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在2022年度海珠湿地昆虫调查监测过程中发现,并命名“海珠微瓢虫”,该成果已在国际期刊《...
广东省内以地名命名的特有物种 除了这次的新物种,广东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出现过许多以本土地名命名的特有物种。一起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除了以上植物,丹霞鸭跖(zhí)草、深圳秋海棠、深圳拟兰、云开山桂樱、粤西蛇燕等等植物,也是在广东发现的特有种。每个新物种的发现和命名,背后是无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