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省略主语“作者” 译文: 作者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新安吏在按户籍册 点兵。 作者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 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 新安吏回答“府帖昨夜才下达,并下令说没有壮丁 就依次抽未成年男子。" 作者又问“抽来的未成年男子实在太小了,如何能 守住王城呢?" 健壮的中男还有...
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首诗。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这两句是全篇的总起。“客”,杜甫自指。以下一切描写,都是从诗人“喧呼闻点兵”五字中生出。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这是杜甫的问话。公元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定制:男女十六岁为中男,二十一岁为丁。至744年...
《新安吏》创作于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正值安史之乱期间。此时,唐朝国力衰退,叛军肆虐,杜甫亲身经历了这场动乱,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首诗是他从洛阳回华州途中所作,反映了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后代评价 后世对《新安吏》给予了高度评价,清代诗论家沈德潜认为:“《石壕吏...
小提示:杜甫的新安吏拼音读音来自AI,仅供参考,如发现错误,请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反馈给我们,谢谢!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 ...
《新安吏》 dù fǔ tánɡ dài 杜甫〔唐代〕 kè xínɡ xīn ān dào xuān hū wéndiǎnbīnɡ 客行新安道, 喧 呼闻点 兵。 jiè wèn xīn ān lì xiànxiǎoɡènɡ wú dīnɡ 借问新安吏:“县小 更 无丁?” fǔ tiě zuó yè xià cì xuǎnzhōnɡnán xínɡ “府帖昨夜下,次选...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这是杜甫的问话。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定制:男女十六岁为中男,二十一岁为丁。至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又改以十八岁为中男,二十二岁为丁。按照正常的征兵制度,中男不该服役。杜甫的问话是很尖锐的,眼前明明有许多人被当作壮丁抓走,却撇在一边,跳过一层问:“新安县小,再也没...
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杜甫诗词《新安吏》的诗意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安吏》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
新安吏原文的相关古诗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得凉字)原文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盘锦席高云凉。主人送客何所作, 行酒赋诗殊未央。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 预传籍籍新京尹,青史无劳数赵张。 铁堂峡(铁堂山在天水县东五里,峡有铁堂庄)原文 山风吹游子,缥缈乘险绝。峡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 径...